
- 作 者:高雨春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04302023
- 标注页数:399 页
- PDF页数:40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5 ≥39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第一章 奇妙的集成电路 1
1.1 定义 2
1.2 特点 2
第二章 应用特点 5
2.1 与分立元器件电路比较 5
2.2 外形结构与管脚排列 10
2.3 安装与连接 13
1.安装 13
2.连接 16
2.4 应用特点 17
2.5 正确使用 20
第三章 结构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2
3.1 结构特点 22
1.晶体三极管 22
2.晶体二极管 22
4.电容器 23
3.电阻器 23
3.2 基本单元电路 24
1.偏置电路 24
2.稳压电路 28
3.直流电平偏置电路 30
4.差分放大器 32
5.模拟乘法器 38
6.增益控制电路 40
3.3 电视集成电路 42
1.调谐器和选台电路 49
2.图像中放电路 61
3.伴音中放和音频输出电路 67
4.解码和视频电路 69
5.扫描电路 76
6.电源电路 84
3.4 音响集成电路 87
1.前置放大电路 87
2.高、中频放大电路 88
3.立体声解码电路 92
4.功率放大电路 94
5.复合功能电路 97
6.特殊功能电路 98
第四章 性能检测 110
4.1 电阻值测定方法 110
1.基本原理 110
2.电路功能分解 112
3.测试方法的确定 115
4.2 直流电压测试方法 120
4.3 非接触性诊断方法 187
4.4 直流参数测试方法 193
1.工作电流和电压的测试 193
2.输入阻抗的测试 197
3.钳位电平和消隐电平的测试 197
4.饱和压降的测试 198
5.保护电压的测试 198
6.直流转换电平的测试 200
1.TC-483D机中集成电路交流参数的测试 201
4.5 交流特性测试方法 201
2.增益特性的检测 203
3.灵敏度和振幅特性的测试 207
4.6 彩色特性测试方法 209
1.AN5620 209
2.M51310AP 215
3.TA7698AP 223
4.7 高频信噪特性检测方法 223
3.场频特性的测试 228
2.行频特性的测试 228
1.脉冲噪声的测量 228
4.交叉调制性能测试 229
4.8 波形检查方法 230
1.TA7193P/AP 231
2.TA7176AP 236
3.TA7609P 237
4.其它 237
5.1 修理特点、工具和技巧 253
第五章 修理 253
5.2 逻辑分析 258
5.3 替代修理 297
1.直接替代 297
2.间接替代 305
3.分立元器件替代 323
5.4 降压修理 335
5.5 电击修理 336
1.基本原理 336
2.击穿故障判断方法举例 337
3.击穿故障的电击处理 340
4.利用外电路修复 340
5.6 组合修理 341
1.基本原理 341
2.组合形式 341
3.组合实例 342
5.7 应急修理 348
1.AN355 351
4.BA526 352
2.BA1320 352
3.BA527 352
5.CF-043 353
6.HA1124 353
7.HA1144 353
8.HA1190 354
9.IX0304CE 355
10.IX0308CE 355
11.KC581C 356
12.KC582C 358
13.KC583C 358
14.MC13007P 360
15.TAA550 364
16.TA7193P 365
17.TA7609P 365
18.TA7668AP 366
19.TA7699AP 366
20.TBA120 368
21.TBA950 372
22.TC4011BP 373
23.TDA440 375
24.SC43319A 375
25.SL323 375
26.SL349 376
27.SL38 377
28.UL1262N 377
29.ULN2283B 377
30.LA4100 378
31.LA4440 380
32.μPC1350C 381
33.μPC1355C 381
34.μPC1366C 382
35.56A101 384
36.5G37 385
1.抑制干扰源 386
5.8 固有缺陷的排除 386
2.利用X射线电路抑制干扰 387
3.控制占空比抑制行干扰 387
4.合理安排布线 389
5.9 修旧利废 390
1.性能变差后的利用 390
2.未损坏部分的利用 392
2.超高速集成电路 394
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94
第六章 新一代的集成电路 394
3.约瑟夫逊集成电路 395
4.有源组件集成电路 396
5.可变电阻集成电路 396
6.模糊集成电路 396
7.高耐压集成电路 397
8.敏感型集成电路 397
9.三维集成电路 398
10.生物反应集成电路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