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音乐:生命的沉醉
  • 作 者:曾田力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301021941
  • 标注页数:214 页
  • PDF页数:22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4 ≥2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音乐与现代人 5

第一节 围绕“后贝多芬音乐”的后现代意识 6

一、“后贝多芬音乐” 6

二、“后贝多芬音乐”的后现代意向 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选择 13

一、向个性化音乐趋进 13

二、多元化的审美趋向 14

三、面临重新阐释的传统音乐 15

第二章 隽永奇妙的旋律线 17

第一节 音乐起伏的轮廓——旋律线的进行方式 18

一、简单中的复杂 19

二、沉稳的级进 24

三、跃动的跳进 29

四、环绕的涟漪 33

五、浪波的涵量 34

第二节 音乐本体中的艺术自由 36

第三章 在节奏的脉动中 40

第一节 节拍与数 40

第二节 生命脉动的音乐符号——节奏型 45

一、衡量的运动 46

二、向强拍的进击 47

三、轻重的倾斜 49

四、躁动的“金蛇” 51

五、睿智的顺分 52

第三节 节奏中的哲学与美学启示 53

第四节 节奏——生命的撞击 62

一、西方历史中的节奏重量 63

二、20世纪的节奏轰炸 72

三、以不变应万变的东方时空观 81

第四章 人化的和声空间 87

第一节 音乐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87

一、天籁与人籁 88

二、基本音与十二平均律 89

三、一不等于一 91

四、小宇宙的引力中心 92

五、为什么是七个 93

六、心理需要在历史中的选择 95

第二节 声音的重量 97

一、当和弦发出之后 98

二、和声中的“四原色” 100

三、在复杂与模糊中寻求真实 106

第三节 功能圈周围的巨匠们 110

一、和声功能圈 110

二、功能圈周围的巨匠们 111

三、巴赫的神与人的圣殿 112

四、德沃夏克的“传奇和声” 113

五、柴科夫斯基的“恸哭” 115

六、瓦格纳的“辉煌死亡” 118

第四节 对宇宙观和世界观的启发 120

一、失去中心之后 120

二、新秩序带来的深度和领域 123

三、现实力量与观念的启发 127

四、中国艺术精神的超越性转化 133

第五章 曲式思维的奥秘 137

第一节 展开的时间——音乐思维的叙述性 137

一、“音乐语言”的元形及逻辑关系 137

二、音乐的结构原则及思维模式 139

三、音乐思维模式及其内外趋向 141

四、生命与逻辑的冲撞 146

1.运动的魅力 146

2.强意志堡垒中的理性激情 149

第二节 悟化的时间——音乐思维的“模糊性” 153

一、有意味的“模糊” 154

二、魂游的逻辑 155

1.以柔寓刚的“天问” 155

2.永恒的时空绵延 160

第三节 拼贴的时间——超现实的音乐逻辑 162

一、时间色块的游戏 163

二、倒置叠构的趣味 165

第四节 音乐思维的本质 167

第六章 生命的沉醉与人生的完成 170

第一节 人与音乐的本体沉醉 170

第二节 音乐意义的阐释 179

第三节 音乐的审美意义生成 185

第七章 音乐新感性的审美生成 192

第一节 音乐本质存在的核心问题 193

一、音乐作品是审美主体的意向性对象 193

二、意向性对象的客观性 195

第二节 音乐的审美铸灵性 196

第三节 审美本体的存在意义 200

第四节 音乐新感性的生成 202

一、音乐新感性审美活动的本质界定 203

二、音乐新感性的构成 206

1.人自身感官的人化——音乐化 206

2.人的音乐知觉与音乐音响的相互作用 207

3.体现感性自由的直觉 208

三、音乐新感性生成的当代意义 21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