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内经病证辨析pdf电子书下载 > 医药卫生
内经病证辨析
  • 作 者:张吉,聂惠民编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38103147
  • 标注页数:453 页
  • PDF页数:47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73 ≥4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1

第一章 六淫病证 1

一、风病症 1

(一) 风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2

(二) 常见病证 5

1. 恶寒发热 5

2. 热中 7

3. 寒中 7

4. 首风 8

5. 脑风 9

6. 目风 10

7. 漏风 10

8. 泄风 12

9. 内风 12

10. 疠风 13

(三) 小结 16

二、寒病证 16

(一) 寒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17

(二) 常见病证 18

1. 寒栗 18

2. 中寒 19

3. 寒痛 20

4. 水液清寒 23

5. 伤寒 24

(三) 小结 29

三、暑病证 30

(一) 暑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30

(二) 伤暑证 31

四、湿病证 34

(一) 湿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34

(二) 湿病证 36

1. 伤湿证 36

2. 湿热为痿 36

3. 寒湿证 37

(三) 小结 39

五、燥证 39

(一) 燥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40

(二) 燥病证 40

(三) 小结 41

六、火(热)病证 42

(一) 火(热)邪侵犯人体的途径 42

(二) 常见病证 43

1. 热在三阳经 43

2. 热在阴分 43

3. 热在脏腑 44

4. 热逆于上 48

5. 热病之顺逆 48

6. 危重证不可剌 50

7. 火盛为病 51

(三) 小结 53

七、温病 54

(一) 湿病证 54

(二) 小结 57

第二章 五脏系统病证 58

一、心系统病证 58

(一) 心病证 58

1. 心风证 58

2. 心热证 59

3. 心痛证 60

4. 心神不藏证 64

(二) 小肠病证 66

1. 小肠泄 66

2. 小肠热结 67

(三) 经脉病证 68

1. 心经病证 68

2. 小肠经病证 68

(四) 小结 70

二、肝系统病证 71

(一) 肝病证 71

1. 肝风证 71

2. 肝热证 72

3. 肝实证 74

4. 肝虚证 74

(二) 胆病证 75

1. 胆热证 75

2. 胆虚证 76

(三) 经脉病证 77

1. 肝经病证 77

2. 胆经病证 77

(四) 小结 79

三、脾系统病证 79

(一) 脾病证 79

1. 脾风病证 79

2. 脾热证 80

3. 脾虚证 81

4. 脾实证 82

5. 脾湿证 83

(二) 胃病证 85

1. 胃痛证 85

2. 食痹证 86

3. 胃风证 86

4. 胃不和不得卧 87

5. 胃脘膈证 88

6. 呕吐证 89

7. 胃哕证 90

8. 胃泄证 91

(三) 经脉病证 91

1. 脾经病证 91

2. 胃经病证 92

(四) 小结 93

四、肺系统病证 93

(一) 肺病证 94

1. 肺风证 94

2. 劳风证 94

3. 肺热证 96

4. 肺咳证 97

5. 肺喘证 98

(二) 大肠病证 99

1. 大肠泄 99

2. 大肠燥结 100

(三) 经脉病证 100

1. 肺经病证 100

2. 大肠经病证 101

(四) 小结 101

五、肾系统病证 101

(一) 肾病证 102

1. 肾风证 102

2. 肾热证 104

3. 肾寒证 105

4. 肾喘证 105

5. 肾泄证 106

6. 肾虚水肿 106

(二) 脑髓病证 108

1. 髓海不足 108

2. 脑逆证 109

(三) 膀胱病证 110

(四) 经脉病证 111

1. 肾经病证 111

2. 膀胱经病证 112

(五) 小结 113

六、三焦病证 113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病证 115

一、精病证 115

(一) 精虚证 115

(二) 精虚早衰 116

(三) 小结 117

二、气病证 118

(一) 中气虚证 118

(二) 宗气虚证 119

(三) 上气不足证 120

(四) 下气不足证 120

(五) 营气病证 121

(六) 卫气病证 122

(七) 营卫俱病 124

(八) 气郁证 125

(九) 气逆证 128

(十) 小结 129

三、血病证 130

(一) 血虚证 130

(二) 出血病证 131

1. 衄血 131

2. 呕血 132

3. 咳血 133

4. 尿血 133

5. 便血 134

(三) 瘀血证 136

(四) 小结 138

四、津液病证 138

(一) 津液不足证 138

(二) 津液不化证 139

(三) 小结 140

第四章 情志病 141

一、过喜为病 141

二、忧思不解为病 142

三、思虑太过为病 143

四、惊恐为病 144

五、盛怒为病 145

六、悲哀太过为病 147

七、小结 148

下篇 149

第五章 内科杂病 149

一、形体诸痛 149

(一) 头痛 149

(二) 胸胁痛 157

(三) 腰痛 161

(四) 肩背痛 168

(五) 腹痛 171

二、寒热证 175

三、多汗证 182

四、眩晕证 186

五、癫狂病 190

六、惊痫证 202

七、痉病、瘛疭 204

八、失眠证 208

九、痿证 213

十、偏枯 221

十一、厥证 228

十二、痹证 248

十三、咳嗽证 263

十四、喘证 270

十五、积聚证 277

十六、胀证 291

十七、水肿证 302

十八、黄疽病 311

十九、消渴证 314

二十、噎膈证 321

二十一、呕吐证 324

二十二、哕证 328

二十三、泄泻证 332

二十四、肠澼 341

二十五、霍乱病 348

二十六、便秘 349

二十七、疟疾 351

二十八、疝气 367

二十九、癃闭证 378

三十、遗尿证 383

三十一、遗精证 385

三十二、阳痿证 386

三十三、阳强证 388

三十四、阴痒、阴疮证 389

三十五、虫病 389

第六章 妇科病 392

一、月经病 392

二、带下证 395

三、不孕证 396

第七章 五官病 397

一、目疾 397

二、耳疾 403

三、鼻病 408

四、咽喉病 411

第八章 口腔病 420

一、口糜证 420

二、口疮证 421

三、口证 422

四、口甜 423

五、口苦 424

六、舌强 424

七、舌卷 425

八、舌纵 426

九、啮舌 426

十、重言 427

十一、齿痛 427

十二、龋齿 428

第九章 痈疽病 431

一、病因病机 431

二、痈疽的鉴别 433

三、症候分类 434

(一) 猛疽 434

(二) 夭疽 435

(三) 脑烁 435

(四) 疵痈 436

(五) 米疽 437

(六) 井疽 437

(七) 甘疽 438

(八) 败疵 438

(九) 股胫疽 439

(十) 锐疽 440

(十一) 赤施 440

(十二) 疵疽 441

(十三) 兔啮 441

(十四) 走缓 442

(十五) 四淫 443

(十六) 厉痈 443

(十七) 脱痈 444

(十八) 疔疮 444

(十九) 痤疿 445

(二十) 瘰疠 446

(二十一) 骨?、骨疽、肉疽 447

(二十二) 胃脘痈 448

(二十三) 肠痈 449

(二十四) 痔疮 450

四、痈疽逆证 450

五、小结 451

附:主要参考书目 452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