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胡兴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019965
- 标注页数:294 页
- PDF页数:30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7 ≥29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制度 16
第一节 1840—1911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制度 18
一、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固有社会组织 19
二、形成了官僚性质的社会组织 39
三、形式多样的宗教社会组织 49
四、形式多样的土司制度 59
五、流官制度和保甲制度 66
第二节 1912—1949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 70
一、变迁中的云南边疆民族传统组织制度 71
二、土流并治中的新制度 75
三、新基层社会组织的设置 83
四、宗教组织 94
五、商会组织 97
第三节 1949—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组织变迁 98
一、民族自治组织的大量出现 100
二、民族工作队、基层党组织 104
三、合作社、人民公社的全面建立 107
四、宗教组织的变迁 114
五、新乡镇基层社会组织的出现 115
第四节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制度变迁的特点 119
一、社会组织变迁中国家力量取得核心地位 119
二、社会组织从多元化向趋同化发展 120
三、社会组织变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 120
四、社会组织结构影响着国家对边疆民族的治理程度 121
第二章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形式 122
第一节 1840—1911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形式 123
一、流官政府的社会控制 123
二、土司的社会控制 130
三、传统社会中的多种社会控制力量 135
四、宗教社会控制力量 142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形式 148
一、流官控制得到加强 149
二、土司的社会控制力量 156
三、各类宗教社会控制复杂而有效 161
四、传统基层社会控制力量仍然存在 164
五、新基层社会控制力量增加 165
六、商会组织的控制力量 167
第三节 1949—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控制 170
一、1949—1957年社会控制力量变化 170
二、1958—1983年社会控制力量 174
三、1984—2000年社会控制力量 176
第四节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控制特点 177
一、不同社会控制力量变化加速 177
二、社会控制变迁中国家力量起到主导地位 178
三、不同社会控制力量作用相互影响 178
四、国家控制力量的多样性、变化性 179
五、同一民族中多种社会控制并存 179
六、社会控制体现了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选择 179
七、国家社会控制转变加快了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180
第三章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 181
第一节 1840—2000年规范渊源的变迁历程 181
一、1840—1958年间的规范渊源 182
二、1958—2000年社会规范渊源 201
第二节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 205
一、1840—1950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制度 205
二、1950—2000年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纠纷解决机制 232
第三节 1840—2000年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特点 256
一、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性 257
二、纠纷解决主体的多样性 257
三、纠纷解决机制发展历程的曲折性 258
四、国防安全等政治因素影响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 258
五、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变迁中存在差异性 259
六、非国家纠纷调解机制影响显著 259
七、不同纠纷解决机制在变迁中相互消长 260
八、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与国家认同形成正向关系 260
结论 262
一、近代以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形成的特点 265
二、展望性讨论 271
参考文献 280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