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
  • 作 者:杨长森编著;张建斌,杨国秀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6411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针灸学绪论 1

第二章 经络腧穴总论 5

第一节 经络总论 5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6

一、十二经脉 6

二、奇经八脉 7

三、十五络 7

四、十二经别 7

五、十二经筋 8

六、十二皮部 8

第三节 经络与器官、组织的联系 9

一、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9

二、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10

第四节 经络的功能与作用 10

一、经络的作用 10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1

第五节 腧穴总论 11

第六节 腧穴分类 12

第七节 腧穴定位和取穴 13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4

二、骨度分寸定位法 14

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15

四、简便定位法 16

第八节 腧穴主治作用 16

一、腧穴主治特点 16

二、腧穴主治规律 17

第九节 特定穴 19

一、五输穴 19

二、原穴 20

三、络穴 20

四、郄穴 20

五、背俞穴 20

六、募穴 20

七、下合穴 21

八、八会穴 21

九、八脉交会穴 21

十、交会穴 21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22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及其腧穴 22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及其腧穴 27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及其腧穴 37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及其腧穴 53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及其腧穴 61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及其腧穴 65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 73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及其腧穴 94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 103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及其腧穴 108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及其腧穴 116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及其腧穴 133

第十三节 奇经八脉及其腧穴 139

一、督脉及其腧穴 139

二、任脉及其腧穴 147

三、冲脉 156

四、带脉 156

五、阴维脉 156

六、阳维脉 156

七、阴?脉 157

八、阳?脉 157

第十四节 常用奇穴 158

一、头面部穴 158

二、背腰腹部穴 159

三、上肢部穴 163

四、下肢部穴 166

第十五节 十五络脉、络穴 169

第四章 刺法和灸法 172

第一节 刺法 172

一、针具 172

二、毫针刺法 174

三、其他针法 182

第二节 灸法 185

一、灸用材料 185

二、常用灸法 186

三、其他灸法 188

四、注意事项 189

第三节 拔罐法 190

一、火罐种类 190

二、拔罐方法 191

三、具体操作与运用 191

四、适应证 192

五、注意事项 192

第五章 针灸治疗总论 193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193

一、调和阴阳 193

二、扶正祛邪 193

三、疏通经络 194

第二节 针灸的治疗原则 194

一、补虚与泻实 194

二、清热与温寒 195

三、治标与治本 195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96

五、局部与整体 197

第三节 辨证纲要 197

一、八纲辨证 197

二、脏腑辨证 199

三、经络辨证 205

四、三焦辨证 207

第四节 针灸处方 208

一、选穴原则 208

二、配穴方法 210

三、特定穴的应用 212

第六章 针灸治疗各论 217

第一节 内科病症 217

一、感冒 217

二、中暑 219

三、疟疾 221

四、咳嗽 222

五、哮喘 225

六、肺痨 227

七、失音 228

八、呃逆 229

九、噎膈(附:反胃) 230

十、胃痛 232

十一、呕吐 234

十二、腹痛 235

十三、泄泻 237

十四、痢疾 239

十五、便秘 241

十六、脱肛 242

十七、胁痛 243

十八、黄疸 245

十九、臌胀 247

二十、脚气 248

二十一、水肿 250

二十二、消渴 252

二十三、胸痹 253

二十四、惊悸 255

二十五、不寐 256

二十六、癫狂 258

二十七、痫证 259

二十八、郁证 261

二十九、淋证 262

三十、癃闭 264

三十一、遗精(附:阳痿) 265

三十二、疝气 267

三十三、头痛 269

三十四、眩晕 272

三十五、中风 273

三十六、面痛 277

三十七、面瘫 278

三十八、痹证(附:坐骨神经痛) 279

三十九、痿证(附:多发性神经炎) 282

四十、腰痛 284

四十一、落枕 285

四十二、漏肩风 286

第二节 妇科病症 288

一、月经不调 288

二、痛经 290

三、经闭 292

四、崩漏 293

五、绝经前后诸证 296

六、带下病 297

七、妊娠恶阻 299

八、妊娠痫证 300

九、滞产 301

十、胞衣不下 302

十一、产后腹痛 304

十二、恶露不下 305

十三、恶露不绝 306

十四、产后血晕 308

十五、乳少 309

十六、阴挺 310

十七、阴痒 311

十八、不孕 312

第三节 儿科病症 314

一、顿咳 314

二、小儿泄泻 315

三、疳疾 317

四、急惊风(附:慢惊风) 318

五、小儿痿证 321

六、小儿遗尿 322

七、痄腮 324

第四节 外科病症 325

一、疔疮 325

二、乳痈 326

三、痔疮 328

四、瘰疬 329

五、瘿气 331

六、湿疹 333

七、乳癖 334

八、肠痈 335

九、蛇丹 336

十、丹毒 337

十一、扁平疣 338

十二、牛皮癣 339

十三、脱骨疽 340

十四、破伤风 341

十五、扭伤 342

十六、风疹 344

十七、斑秃 345

第五节 眼科病症 346

一、目赤肿痛 346

二、针眼 347

三、眼睑下垂 348

四、迎风流泪 349

五、目翳 350

六、近视 351

七、色盲 352

八、斜视 352

九、青盲 353

十、暴盲 354

第六节 耳、鼻、喉、口腔科病症 355

一、耳鸣、耳聋 355

二、聋哑 356

三、聤耳 357

四、鼻渊 358

五、鼻衄 359

六、咽喉肿痛 361

七、牙痛 362

第七节 急救 364

一、高热 364

二、厥证 366

三、痉证 368

四、脱证 369

五、出血 370

六、剧痛 37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