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江苏省淮阴市交通史编审委员会,《公路运输史》编写组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305004308
- 标注页数:164 页
- PDF页数:183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3 ≥16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概述 1
第一章 公路运输的复苏与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1956年) 1
第一节 初期发展阶段的汽车运输 1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路运输业状况 1
二 客运线路的开辟及站点设置 2
三 商营汽车的经营 7
四 初期车辆的维修与保养 8
五 积极完成救灾治水等物资的运输 11
第二节 民间运输的整顿和发展 14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间运输业 14
二 搬运组织的建立 15
三 民间运输业的经营与管理 17
四 运价与力资的调整及工资改革 21
第三节 私营运输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
一 私营汽车并入国营汽车公司 24
二 平车、马车组成合作社 26
第四节 公路运输的安全管理 28
一 安全管理及驾驶员年审 28
二 行车事故及教训 30
第二章 公路运输的发展与调整(1957年—1966年) 31
第一节 “大跃进”期间的公路运输 31
一 “全民办运输”的兴起 31
二 “一条龙”运输的开展 34
三 拖挂运输的推广 36
四 公路运输由“跃进”到调整 39
第二节 汽车运输的发展 44
一 多家经营汽车运输 44
二 营运线路的延伸和新线开辟 46
三 零担货运的发展 48
四 保修力量的建立 49
第三节 民间运输的发展 51
一 工具的增长和技术革新 51
二 短途运输的加强 54
三 民间运输业的调整 56
第四节 支边救灾运输 58
一 支边人员的运输 58
二 救灾物资的运输 58
第三章 公路运输的跌宕起伏(1967年—1976年10月) 61
第一节 “文革”对公路运输的影响 61
一 “文革”初期的运输状况 61
二 运输生产徘徊不前 62
三 “七·二四”停车事件的风波 63
四 批“唯生产力论”对县内运输造成的危害 64
五 管理制度的废弃使行车事故增多 66
第二节 公路运输在曲折中前进 67
一 大力开办农村公共汽车 67
二 积极发展跨省跨区旅客运输 68
三 城市公共汽车的维持和发展 69
四 保证重点物资的运输 70
五 联合运输的继起与零担货运的发展 73
六 “民管”机构的恢复和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 75
第三节 陆运工业的兴起 77
一 清江市汽车修配厂的演变和发展 77
二 县属汽车修理厂的建立 78
三 修造能力的不断提高 79
第四章 公路运输的转折与改革(1976年10月—1985年) 81
第一节 拨乱反正,整顿企业,推行经济责任制 81
一 拨乱反正,开创运输新局面 81
二 运输企业的整顿 83
三 经济责任制的推行 85
第二节 扩大旅客运输改进站务工作 87
一 客运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87
二 车站设施的改善 89
三 站务工作的改进 92
第三节 开发多种形式的运输 94
一 联合运输的发展 94
二 零担货运的振兴 97
三 集装箱运输的开拓 99
第四节 公路运输结构的变革 102
一 专业运输队伍的扩大 102
二 拖拉机运输的兴起 106
三 集体、个体运输业的勃发 108
四 城市交通的新发展 112
第五节 汽车修造业的发展和技术改进 113
一 发展中的汽车修造业 113
二 车辆的更新改造 117
三 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 119
第六节 加强公路运输管理 121
一 车辆管理的加强 121
二 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123
第七节 地方土特名优产品的运输 124
综述 128
附录 133
一 淮阴地区政区沿革(1949—1985) 133
二 淮阴公路运输史大事记(1949—1985) 135
三 主要参考文献 140
四 (1)历年民间运输工具统计表 143
(2)历年陆上运输量统计表 145
(3)淮阴地区交通局机构演变一览表 147
(4)历年机动车辆统计表 158
后记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