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古典和谐政治理念与治国方略研究
  • 作 者:林存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2323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中国古典的“和谐”理念与良序社会观 1

(一)问题的由来、回应与反思 1

(二)中国前轴心期的“和谐”观及其意义衍生的历史脉络 7

(三)先秦诸子多维理论视野的“和谐”论与良序社会观 16

1.儒家的“人和学”与和谐社会观 20

2.墨子的“尚同”、“兼爱”说与良序社会观 31

3.道家的“玄同”、“至德”说与良序社会观 38

4.法家的“矛盾”说与良序社会观 44

(四)小结与评析 50

一 中国古典政治理念的初基与形成——西周时期的德性政治观和“以德治国”的政治方略 59

(一)周初德性政治理念的产生 59

1.三代兴亡与天命转移思想 60

2.以德配天和德性政治理念的产生 67

(二)“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方略 73

1.德的内涵及其政治化的发展 74

2.敬德保民 77

3.明德慎罚 82

(三)“选建明德”和“同心同德”的制度保证 86

1.选建明德:分封制的标准 87

2.同心同德:分封制的宗法实质 89

二 道与政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理念研究 95

(一)中国政治哲学的创造性开端与古典思想形态 95

1.引言:道与政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理念的阐释视角 95

2.历史生活环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语境关联 98

(二)儒家人本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07

1.儒家之“道”及其政治含义 107

2.孔子的人道政治观 111

3.孟子的性善论与王道仁政观 116

4.荀子的性恶论与君道礼治思想 130

5.儒家的政治伦理学及其内圣外王之道 143

(三)墨子爱利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49

1.墨子的天志与三表法 150

2.秩序产生的三重维度 152

3.政治:圣贤们的事业 156

4.墨子政治哲学理念的归宿 162

(四)道家自然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163

1.“无为无不为”的圣王之治 164

2.认真对待生命与不干涉主义 194

3.游心体道的心灵境界与回归自然的“至德之世” 201

(五)法家必然主义的政治哲学理念 227

1.新型官僚君主制与法家的道术理念 228

2.道术理念的综合及其政治含义 230

3.法家视野下的人性、历史与矛盾观 235

4.法家政治理念的实质 241

(六)小结 243

三 先秦诸子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 245

(一)“天人关系”的政治重要性 246

1.天人观的起源及其演变 246

2.天人观的重要性 248

(二)先秦诸子的天人观 249

1.墨子以天鬼信仰为中心的天人观 250

2.道家以道法自然为中心的天人观 255

3.儒家以道德义理为中心的天人观 260

4.法家以人事人力为中心的天人观 270

(三)天人关系模式下的政治理念 275

1.墨子的依附尚同型政治理念 275

2.道家的因循顺应型政治理念 281

3.儒家的多维互系型政治理念 286

4.法家的顺道立法型政治理念 293

(四)小结 301

四 先秦诸子的义利观及其政治含义 302

(一)先秦诸子的义利观 302

1.儒家以义制利的义利观 303

2.墨家义利一致的义利观 311

3.法家崇公抑私的利益观 315

(二)先秦诸子义利观基础上的政治理念 320

1.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政治理念 320

2.墨家尊天志而“尚同一义”的政治理念 326

3.法家以君国利益为中心的政治理念 328

(三)小结 332

五 在王道与霸道之间: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思想研究 333

(一)引言——何去何从:王道与霸道之争 333

1.商鞅说秦孝公 333

2.孟荀的王霸之辨 336

(二)法家君本位下的经济攫取式治国方略——以《商君书》为中心论析 340

1.攫取的起点:驱民于农 340

2.攫取的方式:税收和赏罚激励 343

3.攫取的保障:法治 345

4.攫取体制的问题与反思 348

(三)追求仁道的正义——儒家正义论意义上的治国方略探析 350

1.引言 350

2.仁:人类生活愿景的地平线 353

3.作为仁道的正义 357

(四)小结:国家富强与社会正义的平衡之道 376

后记 379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