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金融产品创新的路径分析
  • 作 者:王宗润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43852693
  • 标注页数:250 页
  • PDF页数:26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9 ≥25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导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1.1 金融产品创新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存在的问题 1

1.1.2 研究金融产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5

第2章 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及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考察 20

2.1 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 20

2.1.1 Schumpeter关于“创新”的定义 20

2.1.2 创新在金融中的诠释 22

2.2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 25

2.2.1 货币:最原始的金融产品创新 25

2.2.2 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货币(金融)是否中性 29

2.3 本章小结 34

第3章 以产品演进为主脉络的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35

3.1 分工演进下的金融产品创新 35

3.2 金融产品创新:知识积累与技术进步的效应 43

3.3 本章小结 44

第4章 金融产品创新:市场交易内生的结果 46

4.1 现货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46

4.1.1 静态纯竞争性交换市场模型 47

4.1.2 现货市场经济及其局限 50

4.2 或有权益金融产品的引入与Pareto改进 52

4.3 从基础证券市场到普通证券市场 56

4.4 冗余证券的存在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对GEI模型的补充 61

4.4.1 以期权扩展完备市场 61

4.4.2 冗余证券与金融市场的交易效率 65

4.5 现实中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70

4.5.1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70

4.5.2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结构分析 71

4.6 本章小结 78

第5章 基于功能观视角的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80

5.1 金融产品创新的主体——金融中介 81

5.1.1 关于金融中介 81

5.1.2 功能观的视角 82

5.2 传统金融中介理论 86

5.2.1 不确定条件下的跨期平滑消费:Diamond & Dybvig模型 87

5.2.2 企业家联盟与金融中介的信息生产功能:Leland & Pyle模型 91

5.2.3 H-W-W模型及其在金融产品创新中的应用 97

5.3 金融产品创新与动态金融中介理论 106

5.3.1 新现象与新问题 106

5.3.2 风险管理:连续时间下的金融中介 114

5.3.3 参与成本 118

5.3.4 金融产品创新螺旋:市场与中介的互动 120

5.4 金融产品创新的集中化 126

5.5 本章小结 129

第6章 竞争环境下的金融产品创新过程及扩散分析 132

6.1 金融学视角下的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比较 132

6.2 金融产品创新的先动优势模型 134

6.2.1 模型的实质 134

6.2.2 对模型的评价 138

6.3 其他创新扩散模型 140

6.4 本章小结 142

第7章 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定价研究 143

7.1 金融工程与金融产品创新 143

7.1.1 金融工程的实质及其技术策略 143

7.1.2 创新金融契约的产品化 146

7.2 金融产品定价与金融产品创新 148

7.3 创新型金融产品定价的理论分析 150

7.3.1 无套利均衡假设 150

7.3.2 风险中性定价原则 154

7.4 创新型金融产品定价的方法研究 161

7.4.1 期权定价理论的回顾与评述 161

7.4.2 衍生产品定价的数值分析法 163

7.4.3 数值分析法的比较研究 173

7.5 本章小结 174

第8章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观察与思考 176

8.1 金融产品创新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176

8.1.1 对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程度的综合评判 177

8.1.2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滞后的制度分析 188

8.2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策略探讨 193

8.2.1 建设适合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环境 194

8.2.2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策略探讨 200

8.3 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实证研究:关于可转债的若干问题探讨 213

8.3.1 可转债定价模型探讨 213

8.3.2 可转债定价实证研究 221

8.4 本章小结 228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230

9.1 本文的结论及不足之处 230

9.1.1 结论 230

9.1.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33

9.2 展望 234

参考文献 235

后记 24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