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艺术与语言的关系研究
  • 作 者:赵宪章,王汶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1031
  • 标注页数:387 页
  • PDF页数:39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6 ≥3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第一编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研究 17

第一章 文学语言研究的理论前提 17

第一节 对象的界定 17

第二节 方法论 19

第三节 文学观 22

第四节 语言观 24

第二章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 27

第一节 文论史上的三大文学语言观 27

第二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整体 33

第三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过程 36

第四节 语言中介与文学的审美交流性能 41

第五节 语言中介对文学活动的整合作用 45

第三章 文学语言的语用特性 52

第一节 文学语用上的指义性与审美性 53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自指用法 58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曲指用法 65

第四节 文学语言的虚指用法 70

第四章 文学文本的结构特性 78

第一节 传统的文本构成论与现代的文本构成论 78

第二节 文学文本结构的整体性 86

第三节 文学文本结构的审美功能与意指功能的统一 90

第四节 文本语言结构的开放性 92

第五章 文学语言的生成 96

第一节 “意”的酝酿 96

第二节 “象”的构思 99

第三节 “言”的书写 101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读解 107

第一节 文学读解的双重性质 107

第二节 文学读解的解释学性质 109

第三节 文学读解的美学性质 118

第二编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研究 125

第七章 文学与图像的关系:历史与方法 125

第一节 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可能 125

第二节 “语——图”关系史及其诸问题 129

第三节 语象和图像的统觉共享 135

第八章 “语图合体”与“语”“象”关系 141

第一节 语图合体形态的形成 142

第二节“语”和“象”的重合 150

第三节“语”和“象”的错位 159

第九章 汉语言的形象性与“诗画一律” 165

第一节 内在形象与诗画一律 166

第二节 外在形象与诗画一律 170

第三节 形象·生理·诗画一律 174

第十章 莱辛顷间理论的再阐释 177

第一节 莱辛的“顷间” 177

第二节 汉代绘画中的决定性顷间 178

第三节 史前岩画中的一般性顷间 188

第四节 宋元文人画中的象征性顷间 193

第十一章 语图互仿的顺势和逆势 198

第一节 拉奥孔之“痛” 199

第二节 顺势而为 205

第三节 逆势而上 212

第三编 艺术与话语的关系研究 223

第十二章 话语与话语分析 223

第一节 话语及其相关概念 223

第二节 话语分析 230

第十三章 艺术作为话语分析的对象 236

第一节 艺术作为话语 236

第二节 对艺术的话语分析 240

第十四章 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性隐喻 248

第一节 艺术批评话语的视觉性主题 248

第二节 视觉转译为话语 254

第三节 视觉性与视觉中心主义 259

第十五章 艺术批评话语与艺术交流 266

第一节 对话·交往·艺术交流 267

第二节 艺术交流的条件、特征与效力 277

第三节 以文学为例:艺术交流的过程与批评的主题 285

第十六章 艺术批评的程序和逻辑 295

第一节 思维程序 295

第二节 表述逻辑 298

第四编 地方文艺与方言的关系研究 305

第十七章 导论 305

第一节 方言 305

第二节 地方文艺 307

第三节 语言(方言)的功能及其与文艺的基本关系 308

第十八章 地方文艺的基础方言及其混合性质 310

第一节 地方文艺的基础方言 310

第二节 地方文艺中的书面语成分 314

第三节 演员的方言基础对地方文艺的影响 321

第十九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音 323

第一节 方言语音与地方文艺的关系概说 323

第二节 方言声调与地方文艺的曲调 327

第三节 方言韵母、声调与地方文艺的押韵和平仄 333

第四节 方言字音与地方文艺的对白及其他 337

第二十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词汇 343

第一节 方言词汇与共同语词汇 343

第二节 方言词汇在地方文艺中的作用 346

第三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熟语 352

第二十一章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法 358

第一节 地方文艺与方言语法概说 358

第二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语序和句式 360

第三节 地方文艺中的方言虚词 364

第二十二章 方言与地方文艺的传播 368

第一节 方言区域与地方文艺剧种流行区域的重合度 368

第二节 方言对地方文艺传播的影响 376

第三节 方言对外来地方文艺的改造 383

后记 38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