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梅旭荣,刘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09162495
- 标注页数:104 页
- PDF页数:11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14 ≥1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东北地区区域范围及特点 1
(一)东北地区区域范围 1
(二)分区及基本特点 2
(三)东北地区在粮食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4
二、东北地区气候资源及水文条件 8
(一)降水量变化特征 12
(二)年均温度变化特征 15
(三)≥10℃积温变化特征 17
(四)太阳辐射量变化特征 19
(五)主要水文条件 21
三、东北地区耕地资源 23
(一)耕地基本概况 23
(二)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 23
(三)高中低产农田的分布 25
四、水稻生产历史及生产力评价 27
(一)水稻生产历史沿革 27
(二)水稻发展的原因分析 30
(三)水稻生产力空间分布特点 31
(四)水稻现实产量与开发潜力 35
五、玉米生产历史及生产力评价 40
(一)玉米生产历史沿革 40
(二)玉米生产力空间分布特点 45
(三)玉米生产潜力空间分析 45
六、大豆生产历史及生产力评价 47
(一)大豆生产的历史沿革 47
(二)大豆生产力空间分布特点 54
(三)大豆现实产量与潜力分析 61
七、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挖掘对策 67
(一)粮食生产潜力的障碍因素 67
(二)水稻生产潜力挖掘措施 68
(三)玉米生产潜力挖掘措施 72
(四)大豆生产潜力挖掘措施 77
(五)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挖掘技术体系 80
参考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