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
  • 作 者:郭庆堂,丁祖豪,唐明贵,孟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1817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编 西方哲学在中国 19

第一章 引进西方哲学变革社会融入世界历史 19

第一节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概言 20

一、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是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 20

二、日本是西方哲学初入中国的重要桥梁 22

三、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的内在逻辑 25

第二节 初步传播西学的成果 28

一、西方进化论与社会政治思想 29

二、西方科学与人本哲学 32

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文化 36

第二章 借助西方哲学革新文化批判封建传统 39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与新文化运动 39

一、倡导西方科学与民主精神 40

二、以西方观念重估中国传统价值 41

三、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哲学传播 44

第二节 直面西方哲学——西方著名哲学家在华讲学 47

一杜威来华讲学 47

二、罗素来华讲学 49

三、杜里舒来华讲学 51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翻译与研究 52

一、科学主义哲学翻译与研究 52

二、人本主义哲学的翻译与研究 56

三、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 60

第三章 研究西方哲学会通中西创建哲学体系 63

第一节 从激情走向成熟的西学传播 63

一、深入开展西学译介 64

二、古希腊哲学研究 66

三、西方近代哲学研究 68

四、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70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与现代中国哲学体系的建构 72

一、生命哲学与新唯识论 72

二、新实在论哲学与新理学 74

三、逻辑分析方法与《论道》 76

四、新黑格尔主义与新心学 79

第四章 拒斥西方哲学闭关自守推崇“斗争哲学” 81

第一节 学术政治化与批判西方哲学 81

一、“一边倒”形势下传播西方哲学 82

二、西方哲学的政治化批判 84

三、西方哲学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扭曲 86

第二节 西方哲学传播的曲折发展 87

一、努力冲破苏联模式 87

二、艰难处境中的可贵研究 90

第五章 汲取西方哲学全面交流展开学术对话 9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哲学的重新繁荣 93

一、西学传播的拨乱反正 93

二、西方哲学翻译的新景象 95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西方哲学热 100

第二节 中西哲学的对话与交流 104

一、西方哲学的重新理解与评价 104

二、西方哲学研究的扎实推进 106

结语 西方哲学百年传播的反思与展望 113

一、西方哲学自身的传播 113

二、西方哲学传播与马克思主义 117

三、西方哲学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 119

四、西方哲学传播的展望 121

第二编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 127

第一章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封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解体 127

第一节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效 127

一、儒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127

二、重建合法性依据的失败 130

第二节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退位 135

一、清末新政对儒学的根本性破坏 135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对儒学的进一步冲击 141

三、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在思想观念中的涤荡 145

第三节 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 149

一、从经学思维方法到科学思维方法 150

二、从价值本体论到存在本体论 154

三、从伦理型知行观到知识型知行观 161

四、从“子民”意识到“国民”意识 164

第二章 整理传统文化 构建“中国哲学”学科 169

第一节“哲学”一词的传入 169

一、“哲学”一词的由来 169

二、“哲学”一词输入中国 170

第二节 王国维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172

一、初创“中国哲学”系统 172

二、初创中国哲学学科的基本范式和研究范式 174

三、归纳总结了“中国哲学”的特性 175

第三节 胡适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177

一、明确了哲学和哲学史的含义 177

二、揭示了研究哲学史的目的 178

三、划分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阶段 180

四、论述了审查和整理史料的方法 181

第四节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 184

一、阐明了中国哲学史的独立性 184

二、强调了“写的哲学史”的人文性 187

三、确立了中国哲学史编写的基本体系 188

第三章 融合中西思想 建构现代哲学体系 192

第一节 梁漱溟的新孔学 192

一、孔学乃“乐天知命”之人生哲学 192

二、孔学的核心精神是“仁”和“刚” 195

三、孔学“似宗教而非宗教” 198

第二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201

一、体用不二的本体论 202

二、翕辟不二的宇宙论 203

三、心境不二的认识论 204

四、性习不二的人生论 205

第三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207

一、新理学的“形上学” 207

二、新理学的境界说 212

三、新理学的文化观 214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