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谭晓静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21680
- 标注页数:255 页
- PDF页数:26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4 ≥25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黄道婆与黄道婆文化 30
第一节 历史人物黄道婆 30
一、文献解读 31
二、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 33
三、演绎出来的黄道婆精神 37
第二节 棉纺业祖师黄道婆 39
一、行业神对现实社会的作用 40
二、黄道婆成为行业神的社会背景 42
三、人们对黄道婆崇拜的表达方式 44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 47
一、“文化”定义的回顾 47
二、黄道婆文化的界定 49
第四节 被争论的历史名人 51
一、黄道婆籍贯之争 52
二、黄道婆籍贯之争的诠释 57
三、认同理论与黄道婆籍贯之争 63
第二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 70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保存形式 70
一、文献记载 71
二、标志性建筑物 81
三、黄道婆雕像 87
四、纪念日 88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传递方式 88
一、宣传教育活动 89
二、“黄道婆文化”学术研讨会 90
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1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建构 92
一、由人到神的集体记忆建构 93
二、由历史名人到历史名人文化的集体记忆建构 96
三、地域文化认同 98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上海的解读 101
一、政府 101
二、民间 102
三、学者 103
第三章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 106
第一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保存形式 106
一、文字记载 107
二、标志性建筑物 111
三、黄道婆雕像 112
第二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传递方式 114
一、历史教育 114
二、文艺展演 115
三、学术研讨会 116
第三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建构 119
一、集体记忆建构 119
二、地域文化认同 122
第四节 黄道婆历史记忆在海南的解读 123
一、政府 124
二、民间 125
三、学者 128
第四章 黄道婆文化在海南的失忆 136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原因 136
一、史志中的失载 137
二、口头叙事的断裂 142
三、标志性建筑物的消失 149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失去的记忆 150
一、居所 151
二、纺织工具 152
三、纺织品 153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失忆的影响 154
一、学术界的争鸣 154
二、史志中的无奈 156
三、申遗中的“弃权” 158
四、名人文化的缺位 159
第五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在海南的重构 163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原因 164
一、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 164
二、三亚城市发展的需要 168
三、现代人的需要 172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依据与原则 173
一、重构的依据 174
二、重构的原则 176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力量 178
一、政府主导 179
二、文化精英“背书” 180
三、新闻媒介宣传 182
四、民众自觉接受 183
第四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内容 185
一、文字记载 186
二、标志性建筑 186
三、仪式 187
第六章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后的现实价值 190
第一节 黄道婆文化品牌的现代价值 190
一、外在的经济价值 191
二、内在的文化价值 192
第二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积极效应 196
一、改善民生 196
二、加强黄道婆研究 197
三、加强黄道婆文化的保护 198
第三节 黄道婆文化记忆重构的消极因子 199
一、和谐社会中的瑕疵 199
二、文化区域间的认同边界 202
第四节 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204
一、从需要视角看文化共生 205
二、从共生关系看文化共生 207
三、文化共生互补理论的实践 215
结语 218
一、三重角色 218
二、三部曲 220
三、三种共生模式 223
参考文献 227
附录一 黄道婆在上海地区的民间传说 234
附录二 黄道婆在海南地区的民间传说 241
索引 250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