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游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43272
- 标注页数:287 页
- PDF页数:30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1 ≥2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章 司法理念探源(十二三世纪之前) 14
第一节 中西方的共同追求 15
一、追求法治 15
二、法律平等 23
三、司法公正 25
第二节 自然法理念在中西方的表现 28
一、中国古代的自然法则 29
二、西方的自然法理念 35
三、中西方自然法理念之差异 42
第三节 宗教在古代法律成长中的作用 46
一、宗教与中国古代法律关系密切 46
二、宗教是古代西方法的灵魂 51
三、宗教对中西方法律影响之比较 58
第四节 儒家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统治 60
一、儒家法理念概述 60
二、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 67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司法的影响 69
第二章 无讼——中国古代司法的理想 71
第一节 无讼的理论支持 71
一、道家思想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72
二、法家思想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74
三、儒家思想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75
四、自然法则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79
五、社会背景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82
六、道德伦理对无讼的理论支持 83
七、司法制度与司法黑暗 84
第二节 无讼在司法活动中的体现 85
一、无讼、息讼——官家的追求 85
二、惧讼、厌讼——百姓的选择 100
三、耻讼、贱讼——司法的无奈 104
第三节 调处息争——实现无讼的重要手段 108
一、调处制度产生的基础 108
二、调处的运作方式 112
第四节 无讼对中国司法传统的贡献 116
一、重视道德与教化 116
二、运用调解与协商 118
三、追求秩序与和谐 119
第三章 转折与碰撞 122
第一节 西方法的转折与飞跃——以英国为例 122
一、强大的王权使司法体系得以统一 123
二、普通法使法律体系得以统一 125
三、陪审制使司法行为理性化 127
四、法律职业阶层逐渐形成 130
五、英国法律为何“早熟”于同期欧洲其他国家 136
第二节 宋元明清——转折之前夜 140
一、“好讼”、“健讼”与反“息讼” 141
二、讼学与讼师 149
三、宋代——转折之制度预备 156
四、明清——转折之理念预备 162
第三节 中西方主要司法传统的碰撞 167
一、司法理想 168
二、诉讼模式 173
三、法律职业 177
第四章 无讼理想的破灭 182
第一节 西方近代司法原则的确立 182
一、司法独立 182
二、法律平等 184
三、无罪推定 185
四、司法公正 187
五、罪刑法定 189
六、罪刑相当 192
第二节 无讼的终结与近代的开始 194
一、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渗透 194
二、颠覆“无讼”理想 200
三、近代司法原则与制度的确立 206
第五章 恢复与和解 214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概说 214
一、恢复性司法的起源 214
二、恢复性司法的原则 219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之运作与立法模式 223
一、恢复性司法之运作模式 223
二、恢复性司法之立法模式 229
第三节 传统司法与恢复性司法之差异 232
一、运作模式之差异 234
二、理念之差异 236
三、恢复性司法之评价 244
第四节 刑事和解 247
一、制度基础 248
二、理念基础 253
三、刑事和解的障碍 257
结语:私力救济—公力救济—社会救济 263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