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钱钟书《谈艺录》读本
  • 作 者:周振甫,冀勤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71555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一 鉴赏论 1

(一)钱先生的“擘肌分理” 2

(二)论“一字之差,词气迥异” 5

(三)论诗注引文 9

(四)论注诗要识作者手眼 11

(五)论引后注前 13

(六)论纠正误注 17

(七)元好问论黄庭坚诗解 19

(八)元好问评苏诗 21

(九)注明诗旨 24

(一○)注诗要识用典意 26

(一一)理趣诗解 29

(一二)理趣和理语解 31

(一三)婉曲和理趣解 36

(一四)折柳解 39

(一五)想与因的结合解 42

(一六)断章取义与破除执著解 44

(一七)论言为心声 49

(一八)论“观物不切,体物不亲” 52

(一九)论诗词的寄托说 55

(二○)李贺《恼公》诗赏析 62

(二一)李商隐《锦瑟》诗赏析 66

二 创作论 75

(一)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76

(二)“选春梦”的创作论 79

(三)谈灵感 82

(四)谈“活法” 83

(五)谈妙悟 87

(六)抓“诗思” 89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92

(八)“即物生情”与“执情强物” 94

(九)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98

(一○)“以俗为雅,以故为新” 101

(一一)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103

(一二)论若即而离 105

(一三)行布 108

(一四)水清石见与水中着盐 115

(一五)设想与同感 119

(一六)写景手法 123

(一七)写水中倒影 126

(一八)作对仗以不类为类 129

(一九)对仗和用韵的因难见巧 132

(二○)避免词意重出 135

(二一)引申 138

三 作家作品论 139

(一)论陶渊明 140

(二)历代论陶渊明诗 144

(三)论唐宋人推陶诗 147

(四)论庾信诗赋 150

(五)论张籍诗 154

(六)论白居易诗 157

(七)评李贺诗及学李贺诗 159

(八)论李贺诗的风格 165

(九)李贺诗以玉石作喻 167

(一○)李贺诗在飞动中含坚凝 171

(一一)李贺诗的朴健疏爽 173

(一二)李贺感流年而驻急景 176

(一三)评司空图《诗品》 178

(一四)论梅尧臣诗 180

(一五)论黄庭坚诗 185

(一六)论杨万里、陆游诗 188

(一七)论赵孟頫诗 190

(一八)论竟陵派诗 194

(一九)竟陵派诗论 198

(二○)论阮大铖诗 206

(二一)论叶燮诗 211

(二二)论方苞 214

(二三)论钱载诗 217

(二四)论学人之诗 221

(二五)论赵翼诗 226

(二六)论田雯尊宋诗 228

(二七)论诗文之累 231

(二八)评黄遵宪诗 234

(二九)评严复诗 241

(三○)评王国维诗和论 243

(三一)评苏曼殊论诗人 246

四 文学评论 247

(一)以文拟人,形神一贯 248

(二)好诗似曾相识 253

(三)论圆 256

(四)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259

(五)论水月镜花 262

(六)诗有别才别趣 266

(七)以禅喻诗 272

(八)论神韵、性灵、格调 278

(九)性灵与学力 282

(一○)神韵与典、远、谐、则 286

(一一)活法与死法 291

(一二)活路与死门 296

(一三)诗中理语 298

(一四)评袁枚诗论 301

(一五)评《红楼梦评论》 310

(一六)消纳 314

(一七)附录 316

五 文体论 327

(一)论诗乐离合 328

(二)文体递变 331

(三)诗文的侵入与扩充 339

(四)以文为诗与以诗为词 341

(五)柏梁体 344

(六)章咒气与偈颂气 348

(七)以诗品作诗 350

(八)传记通于小说 352

(九)八股文通于戏曲 357

六 修辞 363

(一)博喻 364

(二)曲喻 367

(三)曲喻和双关 370

(四)喻之二柄 374

(五)喻之二柄异边 376

(六)通感与摹状 379

(七)仿拟 382

(八)比拟不当 388

(九)以目拟文 390

(一○)反仿 392

(一一)拟人与借代 394

(一二)言用与借代 398

(一三)对偶 401

(一四)当句对 402

(一五)翻案 404

(一六)出处 405

(一七)练字 408

(一八)“丧”字异读 426

(一九)改词 428

(二○)“鸭先知”辩 435

(二一)窠臼 437

(二二)修辞疵累 439

(二三)句式变化 441

(二四)章法 444

七 风格 447

(一)南北文学风格之别 448

(二)唐宋诗风格之别 453

(三)杜律的雄浑与韧瘦 460

(四)公安竞陵与前后七子 469

(五)王士禛论专名助远神 474

(六)钱载的幽修漏与瘦透皱 478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