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天人合一  董仲舒与两汉儒学思潮研究
  • 作 者:黄朴民著
  • 出 版 社:长沙:岳麓书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53801247
  • 标注页数:315 页
  • PDF页数:33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3 ≥31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儒家学说在汉代思想界的主导性质 4

二、汉代儒学的崭新特色 8

第一章 董仲舒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上) 17

一、先秦学术思想的对峙与兼容 18

二、新道家的学术兼容色彩与启示意义 27

第二章 董仲舒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下) 39

一、新道家的得势对儒学更新的推动 40

二、汉初儒学的初振与董仲舒学说的形成 43

三、新道家的历史局限性与董学的确立 52

第三章 董仲舒其人与《春秋繁露》 57

一、董仲舒的生平事迹 58

二、《春秋繁露》传本的真伪问题 61

三、《春秋繁露》的体例和内容分类 68

第四章 董仲舒儒学的多元结构 77

一、理论框架构建上的多元选择倾向 78

二、董仲舒政治思想的兼容特色 90

第五章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99

一、早期“天人感应”说之历史演进 100

二、“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异同 105

三、“天人合一”论在董氏学说中的地位 110

四、关于“天人合一”说的评价问题 113

第六章 董仲舒儒学的“经权”“平衡”观 119

一、关于“经”“权”关系的要谛 120

二、关于事物相对平衡的理论 127

三、“经”“权”理论指导下的庸俗历史观 133

第七章 董仲舒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特色 139

一、孟学色彩浓厚的仁义说 140

(一)仁义学说的主要内涵及其演绎 141

(二)关于“义利”之辨 151

二、荀学影响下的“礼治”观 153

(一)礼的强调与“文质”之辨 153

(二)礼治的伦理学依据:性三品说 156

(三)董仲舒“礼治”观的君本位特征 163

第八章 儒学思潮与汉代政治和军事(上) 169

一、董氏儒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170

(一)儒学对时政的规谏意义 170

(二)儒学基本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确立 172

二、两汉五德终始说的嬗变及其实质 175

三、礼乐观侧重点的转移与汉代的政治 181

第九章 儒学思潮与汉代政治和军事(下) 187

一、汉武帝战争与西汉社会思潮的嬗变 188

(一)武帝时期的战争及其后果 188

(二)武帝时战争对西汉社会思潮演变的影响 192

(三)儒学的改造受严重干扰而迂腐化倾向重新抬头 196

二、儒学思潮与盐铁会议上的军事论战 199

(一)论战的背景 199

(二)论战的中心议题 202

(三)对论战的基本评价 206

第十章 《白虎通义》对董仲舒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209

一、儒学的守成倾向与《白虎通义》的诞生 210

二、《白虎通义》对董仲舒儒学之认同 215

(一)《白虎通义》的成书与谶纬影响问题 215

(二)《白虎通义》中的儒学守成现象 221

三、《白虎通义》对董仲舒儒学的发展 226

(一)在“天人观”问题上的某些新意 226

(二)在伦理政治观方面的某些进展 230

第十一章 董仲舒儒学的困境与儒林异化 235

一、东汉中晚期的社会危机 236

(一)皇权的逐渐衰落 237

(二)因皇权衰微而激化的中枢权力角逐 238

(三)衰世固有的种种弊端在当时的表现 240

二、儒林的异化现象 246

(一)虚伪的“名教”者 247

(二)怯懦的“遁世”者 248

(三)无奈的“奋斗”者 250

第十二章 东汉中后期对儒学的反思律动 255

一、对儒学所附的谶纬灾异内容的抨击 256

二、扭转儒学迂腐僵化倾向的诸种努力 261

三、汉末儒学反思律动的历史局限性 269

结语 275

附录 279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进展及其特色 280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概要 299

主要参考文献 309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