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作 者:李建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71631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理论现象 1

二、研究现状 9

三、何谓“中国化” 24

四、研究意义与方法 33

五、主要观点和内容构架 35

六、理论创新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38

第一章1938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 41

一、中共谋求独立自主地位的象征 42

二、抗日战争历史背景下党的政治和文化策略民族化转向的象征 47

三、创立毛泽东思想和确立毛泽东政治权威地位的工具 64

四、党内斗争的政治工具 67

五、毛泽东政治人格及其文化观的体现 72

六、小结:“有经有权”——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评价 77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 80

一、理论根源: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民族化”思想 81

二、思想铺垫:国内思想界及早期中共党人的有关认识 89

三、借鉴创新:斯大林“民族文化”和“民族形式”理论 98

第三章 毛泽东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原因探析 103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界研究的现状 104

二、“独立自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运用 109

三、斯大林逝世后未重新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12

四、历史语境变迁和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 119

五、附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否科学? 123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层面被重新使用的原因探析 131

一、反倾向斗争的视角 133

二、理论创新的视角 139

三、弘扬民族文化与“中国化”的视角 145

四、小结:融入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的象征 152

第五章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争鸣的讨论 157

一、“真理说”与“中性论”的主要观点举例 158

二、两类观点的理论依据 166

三、分歧产生的原因: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偏离 171

结语 178

参考文献 180

后记 190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