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文化批判与乌托邦重建  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研究
  • 作 者:梁苗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10119380
  • 标注页数:225 页
  • PDF页数:23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8 ≥22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走近詹姆逊 1

一、当前时代及话语的转型 2

二、詹姆逊其人 5

三、研究追溯 13

四、关于本书 19

第一章 建构方法:转向马克思主义 22

第一节 政治与学术的诉求 23

一、在马克思主义缺席的语境中走向萨特 23

二、成为参与型知识分子的“筹划” 26

三、在寻找方法中转向马克思主义 28

第二节 辩证批评:形式与内容的内在统一 29

一、辩证法:非神秘化的一种方式 30

二、新批评主义与英美哲学传统的缺陷 33

三、走出“语言的牢笼” 35

第三节 “永远历史化” 39

一、历史:辩证批评的内在维度 39

二、所有历史主义的基石:结构历史主义 42

三、文本分析的三个层次 45

第四节 建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学 50

一、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 51

二、当代文化研究的特点及缺陷 52

三、一种新的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 55

第二章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 57

第一节 资本与文化 58

一、资本的特性 59

二、文化的本质和使命 60

三、资本对文化的入侵 62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 66

一、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转向 66

二、历史变迁与文化变迁 68

三、马克思不是经济决定论者 72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 74

一、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早期关注 75

二、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77

三、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 80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82

一、深度的消失 82

二、历史意识的消失 88

三、主体的消失 90

四、距离感的消失 94

第三章 全球化与后现代性 97

第一节 全球化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97

一、对全球化概念的解析 98

二、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102

第二节 文化与金融资本 109

一、金融资本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109

二、资本的抽象化与文化的抽象化 112

三、金融资本的抽象化与后现代主义的抽象化 115

第三节 后现代性的悖论 116

一、时间的悖论 118

二、空间的悖论 120

三、乌托邦的悖论 123

第四节 单一的现代性 126

一、当前时代的倒退 127

二、现代性的幽灵 130

三、后现代的诡计 135

第四章 重建乌托邦 138

第一节 詹姆逊乌托邦思想的来源 138

一、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传统的继承 139

二、本雅明等人乌托邦思想对詹姆逊的影响 141

三、否定的辩证法与理性的乌托邦 150

第二节 文化文本的乌托邦阐释 156

一、“老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已经难善其用” 156

二、肯定阐释与否定阐释 160

三、对大众文化的双重阐释 163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空间 167

一、空间时代的到来 167

二、资本主义的空间转变 170

三、后现代空间及其无方位性 172

第四节 认知图绘的文化策略 176

一、认知图绘与空间的总体性再现 177

二、意识形态:空间总体性再现的机制 180

三、认知图绘与社会主义政治 183

第五章 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特点、缺陷和启示 188

第一节 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特点 188

一、坚持总体性方法 189

二、文化研究与经济分析同时进行 193

三、在后现代语境中重建乌托邦 195

第二节 詹姆逊晚期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的内在缺陷 199

一、“椅子上的马克思主义者” 199

二、陷入总体性的陷阱:“赢家终败” 202

三、对待后现代主义的矛盾态度 205

第三节 詹姆逊的文化政治学对中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208

一、资本扩张与中国当前的文化生态 208

二、积极应对大众文化的崛起 212

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发展民族文化 215

主要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2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