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梁启超中国哲学史研究评述
  • 作 者:陆信礼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6118948
  • 标注页数:262 页
  • PDF页数:27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9 ≥26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中国哲学史学:近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之路(代序言)&方克立 1

引言 1

一 梁启超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系列成果 2

二 中国哲学史学史上的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 6

三 梁启超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转换 11

第一章 文化观念的转捩:从“拿来主义”到“送去主义” 16

第一节 梁启超文化思想的分期 16

一 “四期说” 16

二 “三期说” 18

三 “两期说” 21

第二节 梁启超前期的文化观 24

一 对传统文化:淬厉本有而新之 24

二 对西方文化:采补所无而新之 27

三 梁启超的中西文明“结婚”的思想 31

第三节 梁启超后期的文化观 36

一 对西方文化的深入反思 36

二 对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价值的积极肯定 39

三 中西文明“化合”的思想 42

第二章 梁启超的先秦诸子哲学研究 47

第一节 梁启超前期对先秦诸子哲学的研究 47

一 对先秦学术思想的宏观研究 48

二 对墨子思想的研究 54

三 对中国先秦法理学思想的研究 59

第二节 梁启超后期对先秦诸子哲学的研究 63

一 关于儒家哲学 64

二 关于道家哲学 71

三 关于墨家哲学 73

第三节 梁启超后期研究先秦诸子哲学之特色 75

一 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76

二 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78

三 更趋深入、完善的考源镜流法 80

四 学术评判中的客观态度和辩证意识 81

五 学术研究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整体取向 83

第三章 梁启超的佛教哲学与佛学史研究 86

第一节 前期对佛教教理与中国佛学史的研究 86

一 梁启超早年的佛教启蒙 87

二 对佛教教理的初步阐发 89

三 对中国佛教史脉络的梳理 97

第二节 后期对中国佛学史的研究 100

一 一部未完成的《中国佛教(学)史》 100

二 中国佛教变迁史 105

第三节 后期对佛学哲学的研究 113

一 佛教哲学的特点 113

二 佛教哲学的基本内容 114

第四节 梁启超佛学史及佛教哲学研究之特色 118

一 以“普渡众生”为旨归,具有经世意识 119

二 以国外研究方法为参照,具有宏阔视野 121

三 以图表统计为重要法门,具有明晰优长 124

四 以文献学研究为基础,具有史家风范 126

第四章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 130

第一节 梁启超前期的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 131

一 《论私德》对清代学术的评述 131

二 《近世之学术》对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研究 134

第二节 梁启超后期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 142

一 对近三百年学术史研究的理论创构 143

二 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分疏 148

三 对近三百年哲学思想的研究 150

第四节 梁启超后期清代学术史研究之特色 163

一 全面性:全方位论列各派学术思想,双向度寻求学术发展根据 163

二 客观性:以忠实态度研究学术史 165

三 现实性:联系当时的思想实际 166

四 前瞻性: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168

五 可读性:对重要学术问题和人物勇于作出论断 170

第五章 梁启超对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探讨 173

第一节 梁启超的哲学观 173

一 西方哲学史家的哲学观 174

二 现代中国哲学史家的哲学观 176

三 梁启超的哲学观 177

第二节 梁启超的哲学史观 180

一 历史观 180

二 哲学史观 183

第三节 梁启超的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探析 190

一 颇具学术史特色的撰述视角 190

二 近乎历史主义的态度立场 193

三 结合中西优长的研究理路 198

四 注重多角度的切入方式 201

第六章 梁启超对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影响 204

第一节 梁启超与中国哲学史学科之建立 204

一 中国哲学史学科前史——中国传统学术史 205

二 近代化中国哲学史学科之建立 209

三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影响 218

第二节 梁启超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批评及反响 221

一 梁、胡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之争 222

二 梁、胡中国哲学史研究之争的余波 227

第三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民族化转向 232

一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民族化 232

二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民族化 236

三 侯外庐对“学术中国化”的贡献 240

主要参考文献 246

后记 260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