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建模与软件工程方法
  • 作 者:李静林,徐鹏,徐放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63516689
  • 标注页数:337 页
  • PDF页数:35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1 ≥33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1.1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1

1.2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 3

1.3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建模的必要性 5

构建模型要解决的问题 6

模型的内容 6

模型的作用 7

构建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的必要性 8

1.4本书结构 9

第2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综述 121

2.1我国软交换设备规范草案 12

2.2 ISC/IPCC制定的NGN体系结构 13

2.3 ETSI TIPHON/TISPAN制定的NGN体系结构 14

2.4 ETSI3GPP/3GPP2制定的下一代移动核心网体系结构 17

2.5 ITU-T NGN2004工作组对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 21

2.6目前研究成果的特点与不足 24

2.7对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的要求 25

解决“是什么”的“定义”问题 25

解决“怎么做”的“实现”问题 26

2.8本章小结 27

第3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方法与软件工程方法的研究 28

3.1下一代网络功能体系结构模型方法的分析 28

RM-ODP多视点模型的分析方法 29

智能网概念模型的分析 31

4+1软件体系结构模型的分析 33

功能体系结构模型建模方法需求 35

3.2下一代网络质量体系结构模型建模方法的分析 36

McCall的质量度量模型 38

ISO 9126软件质量模型 40

Dromey软件质量模型 43

NFR非功能需求框架模型 44

质量体系结构模型建模方法需求 47

3.3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方法的特征 50

复合视点 52

业务驱动 53

统一的形式化描述 53

3.4下一代网络条件下电信软件工程方法的分析 53

软件工程 54

软件开发方法 56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62

软件过程管理 66

软件质量管理 75

3.5体系结构模型方法与工程方法的结合 78

3.6本章小结 80

第4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建模方法 82

4.1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方法、软件工程方法与UML语言 82

UML的基本内容 83

UML语言的特点 86

使用UML描述体系结构的问题 89

4.2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建模方法的内容 89

面向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的建模分析方法 90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建模方法模型 91

4.3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建模元模型 93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分析过程元模型 93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分析方法元模型 95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元模型 101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实现方法元模型 106

4.4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建模UML扩展 110

4.5本章小结 115

第5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 116

5.1电信系统与电信业务 116

电信业务和电信服务 116

电信系统 117

5.2复合视点的构建 118

视点划分依据 118

体系结构的视点划分 119

复合视点模型的构建 120

业务驱动的复合视点体系结构构建总结 125

5.3复合视点体系结构与软件工程方法 127

复合视点体系结构模型与软件工程方法的关系 127

适合复合视点体系结构模型的软件工程方法 127

双瀑布过程模型的定义 128

在双瀑布软件过程中贯彻复合视点模型分析方法 129

5.4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复合视点模型 131

视点模型需求分解 131

视点模型定义 131

平面模型定义 133

5.5本章小结 134

第6章 SDriCView体系结构企业视点模型 135

6.1企业视点概述 135

角色模型与商业模型 135

业务模型 139

6.2角色模型 139

基础业务角色分析 139

业务角色的细分 140

角色模型结构 142

角色模型的比较 145

6.3业务模型 146

业务角色的业务功能需求 146

业务类型的划分 149

业务模型结构 150

6.4商业模型 154

商业模型结构 154

商业角色与参考点定义 154

商业模型与角色模型的映射 155

商业模型与角色模型映射的意义 157

6.5本章小结 157

第7章 SDriCView体系结构网络视点模型 159

7.1业务平面 159

7.2功能平面 163

逻辑网络模型 163

传送网络结构模型 168

基本电信业务网络 171

增值电信业务网络 173

管理支撑网络 176

7.3物理平面 179

物理网络的结构与映射关系 179

物理网络的实例 186

7.4本章小结 187

第8章 SDriCView体系结构工程视点模型 190

8.1业务平面 190

工程视点基本需求分解 190

应用需求分解 192

应用需求进一步分解 195

管理支撑需求分解 207

传送需求分解 207

业务平面需求分解的总结 208

8.2功能平面 209

逻辑框架模型 209

应用框架模型 210

管理支撑框架模型 225

传送框架模型 226

逻辑结构模型建模总结 227

8.3物理平面 227

集成接入设备的实现 227

软交换控制设备的实现 229

8.4本章小结 231

第9章 SDriCView体系结构质量视点模型 233

9.1业务平面 233

质量需求分解 233

质量需求分析总结 238

9.2功能平面 240

下一代网络电信软件质量属性模型 240

下一代网络电信软件质量通用框架模型 241

下一代网络电信软件质量属性框架模型分析 245

下一代网络电信软件质量属性框架模型总结 256

9.3物理平面 257

建模样式 257

典型建模样式 261

建模样式系统 275

建模知识库 280

9.4本章小结 282

第10章 基于SDriCView体系结构模型指导下一代网络应用的设计与开发 284

10.1软交换控制设备综述 284

10.2基于SDriCView体系结构模型分析软交换控制系统的位置与作用 286

软交换控制系统的角色 286

软交换控制系统的网络位置 287

软交换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 289

软交换控制系统的质量要求 289

10.3基于SDriCView体系结构模型分析软交换的组网结构 289

目前的软交换组网结构 290

基于代理服务器的软交换分层组网结构 296

10.4使用SDriCView模型方法支持软交换控制系统开发 304

软交换控制设备软件开发过程系统需求分析阶段 304

软交换控制设备软件开发过程系统设计阶段 309

软交换控制设备软件开发过程系统实现与测试阶段 323

软交换控制设备软件开发过程系统交付与部署阶段 324

10.5本章小结 327

缩略语 328

参考文献 331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