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历代书论名篇解析
  • 作 者:王世征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1034284
  • 标注页数:352 页
  • PDF页数:36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62 ≥35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汉代书论 1

第一节 书法作品是书家心灵的图画——扬雄“心画”说的启示 2

第二节 自然万象美是书法艺术形态美的本源——许慎“象形”说的引发 5

第三节 书法艺术地位确立的宣告——崔瑗对草书形态美的赞颂 11

第四节 一篇否定书法艺术的历史文献——赵壹对草书艺术的非难 16

第五节 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蔡邕对意与象、力与势的探讨 21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书论 28

第一节 难能的创美意识——钟繇的“流美”说 30

第二节 书法万象美的礼赞——西晋的书势著述 34

第三节 从点画美到“意”的主导作用——传卫铄的《笔阵图》 39

第四节 表意观念的确立——关于王羲之书论 44

第五节 书法创作规律与审美范畴的创发——王僧虔的《书赋》及《论书》 49

第六节 书法美探讨的深化与意象品评的高峰——萧衍、陶弘景、袁昂君臣论书 53

第三章 唐代书论 65

第一节 “意象”向“法度”的转换——智果《心成颂》与欧阳询《三十六法》 67

第二节 书法意境美的探索——虞世南的《契妙》 70

第三节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与中国书学理论体系的初步确立——孙过庭的《书谱》 74

第四节 书法“意象”观的推崇与中国书学理论体系的恢宏构建——张怀瓘的书学思想 86

第五节 “法象”说的深化与可贵的体验——李阳冰论作篆 103

第六节 寓万象奇幻,发一己至情——韩愈论张旭草书 106

第四章 宋代书论 110

第一节 “尚意”书法观的纲领——苏轼的书论 111

第二节 “意”的开拓与深化——黄庭坚的倡“韵”及其他 119

第三节 在抑唐崇晋中确立自我——米芾的追求“真趣” 133

第四节 “尚意”的余响与复古的先声——姜夔的《续书谱》 144

第五章 元代书论 153

第一节 意法相成,从技人道——郝经的书论 154

第二节 “千古不易”与借古开今——赵孟頫的书学思想 160

第三节 复古主义的代表,道学书论的标本——郑杓、刘有定的《衍极并注》 166

第六章 明代书论 178

第一节 卫道的立场,“中和”的宣言——项穆的《书法雅言》 179

第二节 “淡”境界的开拓与“离合”说的创发——董其昌的书论 195

第三节 “用笔”与“取势”理念的深化——倪后瞻的书论 204

第七章 清代书论 215

第一节 理、法、意之辨及“本领”说——冯班的书论 217

第二节 一面反巧媚、倡天机的大旗——傅山的“四宁四毋” 227

第三节 时代审美转变的存照——于令淓的书论 233

第四节 碑学理论的基石——阮元的“两论” 244

第五节 中国古代书学的集要与升华之作——刘熙载的《书概》 256

第六节 碑学理论的总结与阐发——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279

附:《书谱》译析 292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