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转型期劳动报酬变动的比较研究
  • 作 者:盛来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3768194
  • 标注页数:257 页
  • PDF页数:26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9 ≥25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劳动报酬变动的经济效应 1

一、劳动报酬演变的主要特点:以湖南为例 2

二、正效应还是负效应? 6

三、劳动报酬的合理性判断及趋势预测 9

四、政策建议 12

第二章:劳动报酬变动的出口效应 14

一、变动特征:以北京为例 14

二、影响出口的多变量协整分析 19

三、政策建议 22

第三章:劳动报酬变动的就业效应 24

一、变化特征:以江西为例 24

二、劳动报酬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促进还是阻滞? 27

三、基于要素生产函数的分析 31

四、政策建议 37

第四章:劳动报酬变动的价格效应(一) 39

一、劳动报酬与物价变动 39

二、影响分析:假说还是公理? 41

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45

四、政策建议 48

第五章:劳动报酬变动的价格效应(二) 50

一、变动趋势及特征 50

二、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 51

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测量 54

四、政策建议 56

第六章:不同年龄劳动报酬的比较(一) 58

一、泰尔指数分解:以福建为例 59

二、基于明瑟函数的实证分析 65

三、政策建议 70

第七章:不同年龄劳动报酬的比较(二) 72

一、劳动报酬的年龄差异:以宁夏为例 73

二、明瑟分解测算 83

三、政策建议 87

第八章:不同教育水平劳动报酬的比较 88

一、劳动报酬差异:以湖南为例 89

二、基于明瑟收益率模型的差异分析 90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97

第九章:不同性别劳动报酬的比较 99

一、劳动者报酬的性别差异:以河北为例 99

二、基于奥克萨克方法的测度分析 106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112

第十章: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的比较(一) 115

一、泰尔指数分析:以广东为例 116

二、户籍对劳动报酬差异的布朗分解 121

三、政策建议 126

第十一章: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的比较(二) 128

一、劳动报酬分配的“二元结构”:以浙江为例 129

二、劳动报酬“二元结构”的原因分析 133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137

第十二章: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变化的比较 140

一、不同产业间的劳动报酬差异:以陕西为例 141

二、劳动报酬变化与产业结构变迁 145

三、不同产业劳动报酬的影响因素分析 149

四、政策建议 154

第十三章:产业结构演进与劳动报酬变化 156

一、不同产业劳动报酬变动特征 156

二、变动因素的协整分析 163

三、政策建议 167

第十四章:不同行业劳动报酬的比较(一) 169

一、劳动报酬的行业差异:以广西为例 170

二、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分析 177

三、行业差异的明瑟分解 180

四、政策建议 184

第十五章:不同行业劳动报酬的比较(二) 186

一、行业劳动报酬变化的主要特征 186

二、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以天津为例 194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202

第十六章:不同行业劳动报酬的比较(三) 204

一、不同行业劳动报酬差异的特点 204

二、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208

三、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210

四、政策建议 213

第十七章:垄断和竞争性行业劳动报酬的比较 215

一、行业垄断程度的测度 216

二、基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分析 217

三、基于面板数据的行业差异与垄断程度的分析 222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226

第十八章:不同地区劳动报酬的比较 228

一、劳动报酬的内涵及数据调整 229

二、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区域特征 230

三、基于面板数据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

四、政策建议 238

第十九章:收入分配的库兹涅兹曲线验证 239

一、收入分配基本理论、影响机制及模式综述 239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 241

三、库兹涅兹曲线的上海验证 247

四、主要结论及建议 25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