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隐士的深度  陶渊明新探
  • 作 者:钟书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1869
  • 标注页数:356 页
  • PDF页数:37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4 ≥35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陶渊明享年之再思考 1

一 疾患与享年 1

二 庞遵出任主簿与陶渊明享年之关系 4

三 “晋”字与享年 6

第二章 陶渊明的人生志趣与性情之解读 9

第一节 陶渊明的仕、隐之微观 9

一 出仕前的准备 10

二 五次仕宦的痛苦挣扎 11

三 “邦无道则隐”与壮心渐息 15

四 晚年饮酒之微观 17

第二节 陶渊明的服药与养生 19

一 汉晋服药风气与陶渊明 19

二 服药美仪容与陶渊明 23

三 陶渊明的脚疾与服药 27

第三节 陶渊明之“静”与“恨” 30

一 陶渊明之“静”、“恨”概览 30

二 陶渊明之“静”、“恨”与生活、创作之关系 35

三 陶渊明之“静”态美学 38

第四节 陶渊明的忠愤——以旷代品味为例 42

一 顾炎武、龚自珍对陶渊明忠愤的阐释与接受 42

二 陶渊明忠愤的读解与生活遭际的关系 47

第三章 陶渊明与汲冢书 49

第一节 陶渊明与束皙及汲冢书 51

一 束皙与汲冢书 51

二 陶渊明与束皙及汲冢书 52

第二节 陶渊明《读山海经》与汲冢书及他的政治观 67

一 陶渊明《读山海经》与汲冢书 67

二 陶渊明的政治观和他的《读山海经》 72

第三节 陶渊明新的历史观与汲冢《竹书纪年》 79

一 《竹书纪年》的两个版本 79

二 陶渊明新的历史观与《竹书纪年》 81

三 陶渊明新的历史观与诗文创作 85

第四章 陶渊明的文艺创作之微观 98

第一节 陶渊明文艺思想的综合考察 98

一 “立言以不朽”的创作观 98

二 “发愤以抒情”的创作观 106

三 “文艺以自娱”的创作观 109

四 文艺为生活常态化日记式写作 112

五 尚朴与渐进自然的文艺观 115

六 文艺实用主义的创作观 121

七 “诗以群”的创作观 125

八 仿效与创作 126

第二节 陶渊明的情感世界与其诗文创作 128

一 亲情与诗文创作 129

二 友情与诗文创作 133

三 国家情感与诗文创作 135

四 小结 137

第三节 陶渊明的“自我”与文学的自觉 139

一 “归去来兮”的自得与文学的自觉、创新 140

二 田园诗物象与诗化主人公形象 143

三 生死哲思:文学生命主题的挣扎样态 145

四 余论 146

第四节 陶渊明与范晔的文艺创作关系之比较——以《五柳先生传》为例 147

一 陶渊明与范晔的家族及思想比较 147

二 陶渊明、范晔的文艺创作与建安风骨 151

三 陶、范热衷“不”字创作的奇情 153

第五章 陶渊明的艺术审美与文学修辞 157

第一节 陶渊明诗文的审丑意识 157

一 老、庄的审“丑”发轫 157

二 陶渊明审丑意识的表现形态 158

三 陶渊明审丑意识出现的成因略析 164

第二节 陶渊明诗文中的隐语修辞 165

一 何谓“隐语” 166

二 《述酒》诗与隐语 169

三 《蜡日》诗、“南山”与隐语 172

四 陶渊明诗文隐语修辞的表现方式 174

第三节 陶集喜用字词及其现象研究 183

一 陶集喜用字词的类型分析 184

二 陶诗喜用字词与陶渊明文艺风格之关系 187

三 陶诗喜用字词与陶渊明思想之关系 190

四 陶集喜用字词现象的原因分析 195

第六章 陶渊明交游考论及其晚年思想心态 197

第一节 引论:考据与时代思想 197

第二节 庞遵、羊松龄、张野与晚年之陶渊明 199

一 《联句》诗及其联句人物考察 201

二 庞遵、羊松龄与陶渊明晚年的交游 206

三 张野与陶渊明《岁暮和张常侍》及其易代心态 208

第二节 陶渊明与王弘交游辨考及晚年思想心态 210

一 《宋书》王弘与陶渊明交游事迹辨证 211

二 《晋书》增饰史料辨证 217

三 陶渊明“被邀至州”作诗辨证 220

四 陶渊明晚年隐居生活与王弘交往之不可信 222

第三节 陶渊明与刘柴桑、慧远交游及其世俗、宗教情感 226

一 陶渊明与刘柴桑交游及其世俗情感 226

二 陶渊明与慧远法师及其佛教情缘 232

第四节 陶渊明的其他交游与其诗文创作 236

一 陶渊明与颜延之、檀道济的交往 236

二 陶渊明与殷晋安、庞参军的交往及其易代心迹 238

三 陶渊明与丁柴桑诸人交游及其他 243

余论 246

附录 陶渊明交游年表 247

第七章 陶渊明与小说 253

第一节 魏晋小说创作的风气与陶渊明 254

一 魏晋时期的小说创作风气 255

二 陶渊明的性情、读书与小说 258

第二节 唐以前第一篇小说:《桃花源记》及其他 262

一 唐以前第一篇小说:《桃花源记》 262

二 《形影神》、《挽歌诗》、《自祭文》中的分身与小说 272

第三节 《五柳先生传》、《孟府君传》及咏史诸篇与小说 274

一 《五柳先生传》与小说 274

二 《孟府君传》与志人小说《世说新语》 281

三 咏史诸篇与小说 284

第四节 《乞食》与小说及干谒 286

一 《乞食》与食禄 287

二 《乞食》与魏晋干谒风气 292

三 《乞食》与小说及干谒 295

第八章 陶渊明作品的真伪辨考 299

第一节 陶渊明诗《于王抚军座送客》辨伪 300

一 对版本文字窜动的甄辨 300

二 李公焕改“冬”作“秋”辨考 304

三 伪陶诗、陶诗、谢诗的比较分析 310

四 伪陶诗撰作及窜入陶集的年代蠡测 315

第二节 《搜神后记》为陶渊明所作辨考 322

一 陶渊明作《搜神后记》的记载及争议 322

二 对陶渊明作《搜神后记》质疑的辨证 324

三 陶渊明作《搜神后记》的可能性 331

第三节 从“著作佐郎”看陶渊明《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作品的真伪 337

一 从朝廷的征聘看陶渊明的史学才能 337

二 《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真伪的历来争议 339

三 陶渊明的史学才能与《五孝传》《集圣贤群辅录》的创作 341

主要参考文献 346

后记 355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