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导游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 经济
导游基础
  • 作 者:本书编写委员会编;王玉成主编;段艳丽,周妍,曾磊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3250019
  • 标注页数:338 页
  • PDF页数:35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54 ≥3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 1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

一、19世纪中叶以前的人类迁徙和旅行发展 1

二、近代旅游 7

三、现代旅游 10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要素和类型 11

一、旅游活动的内涵 11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12

三、旅游活动的分类 13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15

一、旅游者的内涵 15

二、我国关于游客统计的主要指标 16

三、旅游者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 17

四、旅游者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 18

五、不同类型旅游者的特点 21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22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22

二、旅游资源类型 23

第五节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旅游业 26

一、旅游业的内涵 26

二、旅游业的构成与特点 26

三、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29

第六节 旅游市场 31

一、旅游市场的内涵及构成 31

二、旅游市场类型 33

三、中国旅游市场状况 35

第七节 旅游的影响 37

一、旅游的经济影响 37

二、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40

三、旅游的环境影响 42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与文化常识 45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45

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 45

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46

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时期 47

四、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时期 48

五、宋元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49

六、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49

七、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 50

第二节 中国古代历史小常识 51

一、天文与历法 51

二、地理 53

三、礼仪 53

四、名号 54

五、职官 56

第三节 中国的文学艺术 58

一、文学 58

二、戏曲 66

三、绘画艺术 68

四、文字与书法艺术 75

五、几部重要的古代典籍 76

第四节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 77

一、儒家思想 78

二、道家思想 80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旅游景观 84

第一节 地文景观 85

一、山地景观 85

二、岩溶景观 88

三、风沙景观 89

四、黄土景观 91

五、火山景观 91

六、地震遗迹和遗址景观 92

七、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山 92

第二节 水域风光 96

一、江河景观 97

二、湖泊景观 97

三、泉 100

四、瀑布 102

五、海洋与海滨景观 103

六、冰川景观 104

第三节 生物景观 104

一、植物景观 105

二、动物景观 107

三、动植物馆园 107

第四节 天象与气候景观 108

一、云雾景观 108

二、雨景 108

三、冰雪景观 109

四、雾凇与雨凇 110

五、日出与日落 110

六、风景 110

七、霞景 111

八、佛光与蜃景 111

第五节 自然保护区 112

一、自然保护区的含义 112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12

三、自然保护区类型 113

四、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114

第四章 中国的古代建筑与园林 116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16

一、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116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19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122

第二节 宫殿与礼制建筑 125

一、宫殿建筑 125

二、礼制建筑 127

第三节 陵墓建筑 129

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130

二、纪念性陵墓 135

三、崖墓及悬棺葬 136

第四节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 136

一、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制度 136

二、城防建筑 137

三、长城 138

第五节 中国的民居 140

一、最有特色的传统民居类型 140

二、著名府第民居建筑简介 144

第六节 中国古代桥梁 148

一、中国古代桥梁的类型与形式 148

二、中国古代著名桥梁选介 149

第七节 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和佛塔 152

一、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 152

二、中国著名的古代佛塔 154

第八节 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57

一、都江堰 158

二、灵渠 158

三、京杭运河 159

四、新疆坎儿井 160

五、钱江海塘 160

第九节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161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161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特点 163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64

四、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基本要素 166

五、中国古典园林构景的基本手法 170

六、著名古典园林简介 171

第五章 宗教概述 175

第一节 宗教知识简述 175

一、宗教的产生 175

二、中国宗教信仰的特点 176

三、中国的宗教政策 176

第二节 佛教 177

一、佛教简史 177

二、佛教的经典与徽志 181

三、佛教崇奉的神灵 182

四、中国的佛教寺院 186

五、中国佛教的礼仪 187

第三节 道教 189

一、道教简史 189

二、道教的经典与徽志 191

三、道教崇奉的神灵 192

四、道教的宫观 193

五、道教的礼仪 193

第四节 基督教 194

一、基督教简史 194

二、基督教的经典与徽志 196

三、基督教崇奉的神灵 196

四、基督教教堂 197

五、基督教的礼仪 198

第五节 伊斯兰教 199

一、伊斯兰教简史 199

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徽志 200

三、伊斯兰教崇奉的神灵 200

四、伊斯兰教的礼仪 200

五、清真寺的布局 201

第六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203

第一节 中国民族民俗概况 203

一、中国的民族 203

二、中国的民俗 205

第二节 汉族及其主要传统节日 206

一、汉民族的形成 206

二、语言文字 206

三、民族服饰 207

四、传统饮食 207

五、传统民居 208

六、主要传统节日 208

第三节 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211

一、满族 211

二、蒙古族 213

三、朝鲜族 216

第四节 西北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218

一、回族 218

二、维吾尔族 220

第五节 南方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221

一、壮族 221

二、黎族 223

三、彝族 225

四、白族 227

五、苗族 228

六、纳西族 230

七、傣族 232

第六节 青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234

一、藏族 234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238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概述 238

一、中国饮食文化类型 238

二、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影响 241

第二节 中国的菜系 242

一、八大菜系简介 243

二、其他菜系简介 245

第三节 中国的酒 246

一、酒的起源 246

二、中国酒的分类 247

三、中国白酒 247

四、中国葡萄酒 250

五、中国黄酒 250

六、中国啤酒 251

第四节 中国的茶 252

一、中国茶文化概述 252

二、中国茶叶的种类 255

三、中国名茶选介 257

第八章 中国风物特产 260

第一节 陶瓷器与丝织刺绣品 260

一、陶瓷器 260

二、丝织刺绣 265

第二节 玉石木竹雕刻、漆器与金属工艺 268

一、玉石木竹雕刻 268

二、漆器 273

三、金属工艺 274

四、编织工艺品 275

第三节 年画、工艺画与文房四宝 276

一、年画与工艺画 276

二、文房四宝 278

第九章 主要旅游客源地(国)概况 283

第一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概况 283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 283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 284

三、台湾省 285

第二节 亚洲主要客源国 286

一、日本 286

二、韩国 287

三、新加坡 288

四、马来西亚 289

五、泰国 289

六、菲律宾 290

七、印度尼西亚 291

八、蒙古 292

九、印度 292

第三节 欧洲主要客源国 293

一、英国 293

二、德国 294

三、法国 295

四、西班牙 296

五、意大利 297

六、俄罗斯 298

第四节 北美洲主要客源国 299

一、美国 299

二、加拿大 301

第五节 大洋洲主要客源国 302

第十章 中国的世界遗产 304

第一节 世界遗产概述 304

一、《世界遗产名录》与世界遗产委员会 304

二、世界遗产的分类 305

第二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选介 306

一、自然遗产 307

二、文化遗产 309

三、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313

四、文化景观 315

第三节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15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特点 315

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316

三、中国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选介 317

附录 320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