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京华学术文库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京华学术文库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
  • 作 者:陶东风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9769096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 3

语言·文化·主题——文学史的主题学研究(代序) 3

第一章 死亡主题 6

第一节 死亡主题的哲学意义 6

第二节 “此在”的时间性 7

第三节 人间情结 11

第四节 不朽冲动与美人迟暮 15

第五节 齐死生与归于自然 18

第六节 沉醉此生与享乐主义 24

第七节 “忧思”、“闲愁”:无对象情绪 29

第八节 死亡焦虑与自然观念 33

第二章 情爱主题 40

第一节 情爱:文学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 40

第二节 历史曲线:迂回发展的中国爱情文学 41

第三节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别离与相思 47

第四节 “丁香空结雨中愁”——闺怨、宫怨、弃妇怨 50

第五节 “此恨绵绵无绝期”——悼亡、怀旧、感伤 56

第六节 悄悄散去的暮霭——“性爱”主题及其在明清的突现 59

第三章 隐逸主题 62

第一节 隐逸:对社会的逃避 62

第二节 价值重估与个体道德自律 64

第三节 “身在江海,心存魏阙”——士大夫的双重人格 66

第四节 从全生、虚无到出世 69

第五节 自然美的发现与展示 73

第六节 从苦行僧到游乐儿 78

第七节 陶渊明的意义 81

第四章 思乡主题 84

第一节 游子之歌 84

第二节 异乡中的异客 85

第三节 流浪与孤独 89

第四节 游子眼中的时间 92

第五节 游子眼中的自然 94

第六节 思乡与恋母 96

第七节 从“乡”到“国” 99

后记 103

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 107

前言 陶东风 107

第一章 从心理防御机制到审美的纯粹知觉——虚静论 111

第一节 焦虑及其超越——庄子虚静说之一 112

第二节 超功利与纯粹知觉——庄子虚静说之二 119

第三节 “虚壹而静”与认知心理——儒法虚静论初识 124

第四节 庄子虚静说的影响 126

第二章 抽象艺术与人类心理——空灵论 132

第一节 空灵的两个基本点 132

第二节 说“逸” 135

第三节 空灵与简化的艺术形式 137

第四节 空灵与“以形写神” 140

第五节 空灵与抽象 144

第三章 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言意论 149

第一节 “言不尽意”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 150

第二节 “但见性情,不睹文字” 158

第四章 语义破译与意之境的诞生——意境论 161

第一节 意境为“意之境”而非“意加境” 161

第二节 意境与接受主体 171

第三节 意境与简化的艺术符号 180

第五章 自然的世俗化——心物论 186

第一节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186

第二节 移情说与同构论 190

第三节 “兴”的特点及其心理学依据 196

第四节 自然的世俗化与自然的神秘化:一个比较 203

第六章 创伤与超越——发愤论 212

第一节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苦闷与创作动力 212

第二节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苦闷与艺术品的价值 219

第三节 蚌病成珠与文人的变态心理 223

第四节 政治悲剧与生命悲剧——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一) 228

第五节 怨刺与游戏——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二) 238

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 243

序&童庆炳 243

引论 庄子:一场打不完的“官司” 246

上编 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结构 253

第一章 超越的起点:“此在论”及其内在矛盾 253

第一节 生命的时间有限性及死亡焦虑 253

第二节 入世活动 262

第三节 “有知”与“有名”活动 265

第四节 “有欲”活动 269

第二章 超越的终点:“无为”的生存方式 272

第一节 神奇的大宗师——庄子论“神人”“圣人”“至人”“真人” 272

第二节 “道”:超越与遍在的二重性 278

第三节 “游”:庄子的自由观 285

第三章 超越的中介 293

第一节 齐物论 293

第二节 虚静(心斋)论 298

第三节 心理防御机制:一个心理分析的尝试 299

第四章 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向美学的会通 302

第一节 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在矛盾 302

第二节 庄子研究中的“后现代”误区 306

第三节 庄子哲学向美学的会通 314

下编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庄学精神及其现代诠释 323

第五章 “虚以待物”与本样呈现——庄子与中国美学的心物关系论 323

第一节 “虚以待物”与“物感”——审美的感应方式 323

第二节 本样呈现与“兴”——艺术的表现方式 330

第三节 心物同构性 336

第四节 中西美学心物论的比较 345

第六章 “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庄子与中国美学的语言观 352

第一节 言不尽意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 353

第二节 从“言不尽意”到“言外之意” 358

第三节 “言不尽意”与文学语言的“感觉化” 366

第四节 “多义性”与“感觉化”的两种策略:一个比较 373

第七章 平淡空灵——庄子与中国美学风格论 379

第一节 “平淡空灵”与庄子的人生哲学 379

第二节 “空灵”的美感特征及其心理学分析 382

第三节 平淡空灵与“以形写神” 387

第四节 空灵与现代西方抽象艺术 392

第八章 通向超验之路——庄子的神秘主义美学 400

第一节 神秘感的现代意义 400

第二节 神秘体验的三维结构 401

第三节 庄子论神秘的感受力 405

第四节 中西方神秘主义美学之比较 407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