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
  • 作 者:谭荣,曲福田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14816
  • 标注页数:293 页
  • PDF页数:30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5 ≥2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土地非农化:严峻的形势和管理的隐忧 1

二、土地非农化治理问题的线索 5

三、土地非农化的新问题:“社会-生态系统”的难题 11

四、研究问题的初步阐述 13

五、全书的内容安排 14

第二章 治理效率的本质 20

一、由效率的争议说起 20

二、从“摩擦”的现实世界看经济学效率的发展 21

三、一个新的视角:三个层次的联系 23

四、对治理效率的定义 25

五、现实中的判断:以私有领域和公共领域经济活动为例 27

六、治理效率的理论启示 31

第三章 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内涵及理论 33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与现实的分歧 33

二、土地非农化:从配置效率到治理效率 34

三、土地非农化治理效率的内涵 35

四、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的探索过程 36

五、治理效率悬而未决的问题 42

第四章 土地非农化的制度分析:一个SES的分析框架 44

一、对土地非农化的理解:为什么具有SES的特征 44

二、对土地非农化治理的理解:治理的内外部要素 47

三、土地非农化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 51

四、全书研究问题的深化 66

第五章 土地非农化的SES现状:资源、人和制度 68

一、中国土地非农化的资源特征 68

二、资源使用者的特征:诸多“矛盾”的行为 73

三、土地非农化制度的作用:解释“矛盾”的行为 76

四、总结:一个现实的SES问题 80

第六章 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治理规则总览 81

一、土地非农化治理颇受关注 81

二、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正式制度 82

三、中国土地非农化的详细过程 89

四、与德国土地非农化过程的对比 92

五、中国土地非农化治理规则的特征 102

第七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的实施:行政管理体系的一些困惑 104

一、未受重视的现象引发的思考 104

二、中国土地行政管理的“黑匣子” 105

三、中国土地行政管理的困惑 108

四、土地行政管理困惑的解释:一个集权与分权的视角 113

五、管理上的困惑是系统的问题 117

第八章 现行土地非农化规则的治理后果 119

一、研究上可能的空白 119

二、局部均衡:治理体系配置效率和福利效应的评价 120

三、局部模型的应用:一个具体的案例 122

四、结论及反思 129

第九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设计的影响因素:以配额手段的多样性为例 131

一、配额作为政府管控的一种手段 131

二、中国土地非农化管控中的配额手段 133

三、多样化的土地非农化管控的配额体系 136

四、配额制度多样性的原因:一个交易费用分析模型 140

五、不同配额制度的TCE比较分析:模型的应用 143

六、从规则的影响因素看治理改进的方向 148

第十章 土地非农化规则选择的逻辑:比较治理过程的交易费用 150

一、从配置效率到过程效率 150

二、土地非农化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分析框架 151

三、“外包”还是“内包”:一个计量模型 162

四、一个实证案例分析 164

五、土地非农化规则选择的逻辑 170

第十一章 人类认知的局限对规则实施的影响: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例 174

一、“现实怪圈”引发的思考 175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为理解的误区 176

三、公共管理视角的分析框架 177

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 178

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战略选择 182

六、认知的局限对规则实施的影响 185

第十二章 治理规则的渐进性本质:以土地产权和出让制度的演变为例 187

一、正式制度和治理结构的变化总是很复杂 187

二、土地产权制度:制度环境层次治理规则的渐进性 189

三、土地出让制度:治理结构层次治理规则的渐进性 193

四、制度改进的渐进性:土地产权和出让制度的展望 203

第十三章 土地非农化治理创新的渐进之路:设立发展权,还是改进治理结构? 205

一、不能忽视的发展权的现实成本 205

二、排污权交易的发展:对土地发展权有益的参考 207

三、土地发展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的本质 208

四、中国土地发展权交易:现有的制度基础 211

五、土地发展权的渐进之路:治理结构改革可以代替产权结构改革 213

六、治理结构对制度环境的补充效果 216

第十四章 不断“靠近”土地非农化的治理效率:治理结构改进的过程比较 218

一、问题的提出 218

二、渐进中的新模式:自组织的城乡土地整理的出现 220

三、土地整理模式渐进性改进的交易费用分析 225

四、自组织模式出现的原因和启示 239

五、渐进和试错:再论治理效率的实现途径 241

第十五章 中国土地非农化的治理逻辑 244

一、本书研究内容的总结 244

二、本书研究的三条逻辑主线 245

三、本书研究的理论发现 247

四、本书研究的实证结论 250

五、中国土地非农化治理的政策建议 254

参考文献 269

后记 290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