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  上
  • 作 者:朱立元主编;李钧,刘阳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8128187
  • 标注页数:500 页
  • PDF页数:52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21 ≥50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后现代主义的界定 1

二、从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9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基本内容与本书研究思路 19

第一编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的理论前驱 29

第一章 尼采与后现代 29

一、重估一切价值 30

二、生命——生理学 32

三、视角主义 34

四、“反”主体性 35

五、异化 37

第二章 海德格尔与后现代思想 41

一、现象学的方法 42

二、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与超越 46

三、Ereignis:新的存在境域的开启 52

四、艺术之思 55

第三章 维特根斯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 61

一、家族相似性 61

二、语言游戏 63

三、语言的创造机制 64

第四章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67

一、身体 69

二、处境 73

三、世界的肉身 84

第五章 本雅明:现代性的碎片,抑或后现代经验 92

一、历史的天使 93

二、现代性的碎片 96

三、经验贫乏的时代 99

第六章 阿多诺:现代性批判与否定的美学 103

一、阿多诺:现代性批判者 103

二、启蒙辩证法 108

三、否定辩证法 114

四、艺术:作为否定 122

第七章 布朗肖:作为空无之地的“文学空间” 134

一、神之死、人之死与现代艺术的处境 134

二、文学空间:空无、死亡及夜 136

三、主体的离散:作者、读者 138

第八章 列维纳斯与他异性美学 141

一、感性与异质美学 142

二、爱欲与无限 145

三、绝对的他者(the Other) 147

四、主体与伦理形而上学 150

五、自由与善的他律美学 152

第二编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代表人物思想概述 157

第一章 福柯:权力与美学的反抗 157

一、政治学困境 158

二、美学乌托邦 167

三、福柯的文学观 177

第二章 巴塔耶:在耗费中超越 180

一、人的诞生与世俗世界的生成 181

二、对世俗世界的神圣超越 187

三、巴塔耶的“圣性”文学观 193

第三章 罗兰·巴特:文本的享乐 198

一、理论的结构主义时期 199

二、从作品到文本 205

三、“符号学文论” 219

四、享乐 224

第四章 德里达:“在场”的颠覆 230

一、批判与超越 233

二、德里达的思维 239

三、德里达的阅读策略 247

四、对德里达的误读 252

五、解构:反逻辑的逻辑? 254

第五章 耶鲁学派:解构与批评 260

一、德·曼的修辞学阅读理论 261

二、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 272

三、米勒:从意识批评到解构批评 283

四、哈特曼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296

第六章 利奥塔:喻象与先锋艺术的崇高 308

一、欲望结构与梦的工作 311

二、喻象:厚度的反抗 325

三、先锋艺术与崇高美学 339

第七章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 353

一、消费社会的三个悖论 353

二、消费对文化的影响 359

三、符号与拟像 364

第八章 布迪厄:文学场的生成与特征 369

一、文学场:颠倒的体系 373

二、文学场的历史生成 386

第九章 德勒兹:召唤生成的文学 395

一、文学与生命 396

二、文学与感觉 405

三、文学与政治 412

四、文学与语言 418

第十章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425

一、对后现代性的理解 425

二、后现代性的缺憾 429

三、后现代伦理 437

四、后现代知识分子 442

五、后现代艺术 446

第十一章 霍兰德:后现代精神分析下的作品与阅读 450

一、后现代精神分析 451

二、基于后现代主义背景的文学反应动力学 457

三、从“文学理论”向“理论”进行后现代转型的范例 460

第十二章 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新视野 465

一、对于媒介的新理解 469

二、媒介艺术论 475

三、新批评与麦克卢汉 481

第十三章 霍尔:文化的编码与解码 487

一、从“语言学转向”到“文化转向” 488

二、“断裂”与“差异” 494

三、编码/解码理论 496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