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论利益衡量理论在民事立法中的运用
  • 作 者:李璐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2060383
  • 标注页数:253 页
  • PDF页数:27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1 ≥2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问题发端 1

二、文献综述 9

三、研究进路 15

四、研究意义 17

第一章 利益衡量理论的考察梳理 20

第一节 利益衡量理论的产生渊源 20

一、利益衡量理论的产生原因 20

二、利益衡量理论的产生背景 24

三、利益衡量理论的产生过程 26

第二节 利益衡量理论的不同学说 32

一、赫克利益法学的利益衡量论 32

二、庞德社会法学的利益衡量论 39

三、日本民法解释学的利益衡量论 45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的发展趋势 50

一、从司法方法论到立法方法论 52

二、利益衡量对象的研究逐步完善 53

三、利益衡量方法的研究逐渐科学 54

第二章 利益衡量理论的本质功能 56

第一节 利益衡量理论中的利益界定 56

一、利益的本质 56

二、利益与法益 62

三、利益与权利 63

四、利益与价值 65

第二节 利益衡量理论中的利益衡量 67

一、利益衡量的基本特征 67

二、利益衡量与价值衡量 70

三、利益衡量与法益衡量 72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的本质探讨 74

一、各种不同的理论观点 74

二、利益衡量的本质分析 82

三、利益衡量理论的本质界定 86

第四节 利益衡量理论的价值分析 87

一、克服机械主义 87

二、补充法律漏洞 89

三、解决利益冲突 91

四、检验裁判结果 92

第三章 利益衡量理论的适用范围 95

第一节 利益衡量理论司法适用的普遍性 95

一、适用主体是审判机关 95

二、适用对象是合法利益 97

三、适用前提是利益冲突 99

四、适用过程是价值判断 101

五、适用性质是司法方法 103

第二节 利益衡量理论立法适用的必要性 105

一、司法适用的局限性 106

二、利益主体的多元性 109

三、利益资源的稀缺性 111

四、利益关系的冲突性 114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立法适用的可能性 116

一、民事立法的权利配置 117

二、归责原则的调整机制 122

三、构成要件的调整机制 131

四、抗辩事由的调整机制 139

第四章 利益衡量理论的民法立法适用 141

第一节 利益衡量理论立法适用的基本原则 141

一、平等对待原则 141

二、私法自治原则 147

三、诚实信用原则 150

四、公序良俗原则 154

五、正当激励原则 158

第二节 利益衡量理论立法适用的考量对象 160

一、权利保护和行为自由的考量 160

二、个人权益和社会公益的考量 165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立法适用的主要方法 172

一、利益法学的方法 172

二、法经济学的方法 179

三、法价值论的方法 184

第五章 利益衡量理论下的侵权立法 191

第一节 侵权立法调整对象的利益衡量 191

一、适用范围的利益衡量 192

二、保护程度的利益衡量 196

第二节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适度扩展 199

一、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主体扩展 200

二、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客体扩展 202

第三节 雇主责任中三方利益的重新分配 205

一、雇主责任的立法检讨 205

二、雇主责任的外部承担 206

三、雇主责任的内部分配 211

第四节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平衡架构 212

一、患者知情权的限制性保护 213

二、患者隐私权的相对性保护 219

第五节 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归责衡量 225

一、区分规定抛掷物与坠落物致害责任 226

二、高空抛物侵权责任的责任承担 229

结论 236

参考文献 238

致谢 25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