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晚明民歌批评研究
  • 作 者:柳倩月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6070
  • 标注页数:374 页
  • PDF页数:38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5 ≥37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发现文化大传统——明代民歌 1

二 明代民歌批评的演化 11

三 晚明民歌批评的研究趋势 29

四 撰写思路及必要说明 33

第一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语境 35

第一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社会语境 36

一 朝纲弛解,政治黑暗 36

二 经济繁荣,世风迁化 40

第二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文化语境 45

一 思想基础:个性思潮涌动 45

二 文化土壤:俗文化的繁荣 47

第三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概貌 55

第二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表述者 59

第一节 眼光向下的民歌批评表述人群体 59

一 晚明民歌批评表述人群体描述 60

二 坚持采诗观风传统的理想主义者 62

三 走向民间的诗学突围者 70

四 粉墨登场的民歌批评实践者 83

五 吕得胜、吕坤的儿歌批评 99

第二节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先行者 102

一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群体 103

二 民族志写作的情感态度 106

三 民族志观察与写作的代表张岱 111

第三节 民间声音的代表冯梦龙 115

一 以“情教”为理论基石 116

二 以“真情”为批评标准 119

三 摸索出一套民歌搜集整理与批评的方法 122

四 冯梦龙民歌批评的生成土壤 127

第四节 过渡性的小结:立足于批评文本 132

第三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本体建构 134

第一节 论民歌的本质与特征 134

一 释名章义:歌、谣、曲 134

二 民歌的本质 144

三 民歌的特征 148

第二节 论民歌的体制 154

一 民歌为诗之变体、为俗体 155

二 论山歌 160

二 论小调 177

三 论民谣及其他 186

第三节 论民歌的功能和地位 196

一 论民歌的功能 196

二 论民歌的地位 214

第四章 晚明民歌批评的多重文化视野 219

第一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地域视野 219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地域意识 220

二 南北民歌的比较批评 225

三 东西民歌的比较批评 244

第二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族视野 251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族意识 251

二 国族意识下的胡乐汉音批评 256

三 南方多民族地区的民歌批评 262

第三节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俗视野 279

一 晚明民歌批评的民俗意识 279

二 民歌是民众生活的“信史” 285

余论 295

一 通过民歌批评促进俗文化评价机制的生成 295

二 俗文化引领“时尚”潮流 298

三 雅俗文化观的对立与消解 301

四 “晚明”作为文化原型符号的跨代思考 308

附录1 明人搜集整理的民歌辑本一览表 313

附录2 明代南方多民族地区各民族民歌习俗一览表 318

附录3 图证 330

参考文献 345

后记 371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