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食货派”史学研究
  • 作 者:苏永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59699
  • 标注页数:384 页
  • PDF页数:39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5 ≥38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本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 1

二 学术史的回顾 7

三 本书的分析思路与主要内容 20

四 本书的创新点和难点 23

第一章 食货派的兴衰 25

第一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与陶希圣的学术转向 25

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兴起 25

二 食货派的创始人陶希圣及其学术转向 40

第二节 食货派的崛起 55

一 《食货》半月刊的创办与食货学会的筹建 55

二 中国经济史政治史研究室的建立与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的编辑 64

三 食货派崛起的原因 70

第三节 食货派的中辍 83

一 书生问政:抗战中食货派学人的政治抉择 83

二 战时学术研究的式微和政论、史论的繁荣 87

第四节 食货派的重振与终结 97

一 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的创办与食货学会的再建 98

二 食货派的终结及原因 104

第五节 食货派学术与政治之关系 109

一 食货派是学术的团体并非政治的派别 109

二 政治立场不一定决定学术观点 111

第二章 食货派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15

第一节 中国社会史分期的探讨 116

一 封建社会的断限和特征 116

二 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127

三 奴隶社会的有无与断限 129

第二节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133

第三节 专题研究的拓展 142

一 土地制度 144

二 赋役财政制度 148

三 寺院经济 155

四 社会等级身份 158

五 手工业、商业、都市、市场、交通、货币及商人活动 164

六 宗族婚姻制度、民众暴动及农业生产 169

第四节 国外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译介 174

第五节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特点 186

第三章 食货派的史学思想 193

第一节 “接近唯物史观,却并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 193

第二节 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 202

一 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 202

二 “新经学”:经世致用之学的发扬 207

第三节 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 213

一 “史料第一主义” 213

二 绝不忽视理论 220

第四节 倡言学术的合作 226

第四章 食货派的治史方法 243

第一节 从问题入手,广搜史料,审查史料 243

一 从问题入手 243

二 广搜史料 250

三 审查史料 260

第二节 “排比事实”,“寻绎结论” 264

一“排比事实” 264

二“寻绎结论” 266

第三节 重视统计与比较方法的运用 273

一 统计的方法 273

二 比较的方法 277

第四节 强调借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比照西方社会经济史 281

第五节 倡导“综合研究法” 289

第五章 食货派的影响与历史地位 295

第一节 食货派的影响 295

一 食货派对民国史学的影响 295

二 食货派在大陆的影响 302

三 食货派在中国台湾及海外的影响 309

第二节 食货派的历史地位 316

参考文献 342

附录一 《食货》半月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357

附录二 天津《益世报·食货周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368

附录三 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作者及撰著一览表 370

后记 383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