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姬蕾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10147611
- 标注页数:317 页
- PDF页数:32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7 ≥3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文昌论丛”序言 1
序 1
绪言 4
一、研究缘起 4
二、概念界定 9
三、研究历史与尚需解决的问题 12
第一章 清末民初个人主义话语出现的思想背景 19
第一节 个人主义话语出现的背景——从“民”到“国民”(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之初) 19
一、“民”的出现 21
二、对民权的呼唤 27
三、个人本位的思考:“冲决伦常之网罗”——谭嗣同的《仁学》 32
四、“人”的发现——“国民”的诞生 38
第二节 清末民初“群”与“己”的关系(20世纪初到民国初年) 42
一、“合群之独立”——梁启超“新民说”中的群己关系 43
二、“群己平衡”——严复的群己之辨 48
第三节 清末民初个人主义话语的传入 57
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内涵 57
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话语在中国的传入 61
三、独异的个人——鲁迅的《文化偏至论》 65
第二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话语言说(1915—1919) 74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出现 74
一、杜亚泉的《个人之改革》 74
二、《新青年》中个人主义话语的演变趋势 79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个人主义话语蕴含的肯定意义 83
第二节 作为与家族制度对抗的个人主义话语 89
一、“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89
二、对“孝”的批判 100
第三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108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群”的概念 108
二、“个人”与“群”(社会)的关系 115
第四节 作为人道主义基础的个人主义话语 126
一、“人的文学” 126
二、个人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矛盾所在 130
第三章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个人主义话语 136
第一节 “五四”新文学中个人主义话语所引起的自我意识的表达 143
一、对文学内容的影响 143
二、对文学形式的影响 157
三、对作家主体的影响 173
第二节 中国式伤感——孤独的个案 183
一、鲁迅——启蒙者的孤独 188
二、郁达夫——零余者的孤独 218
第四章 个人主义话语的式微(1919—1923) 239
第一节 1919年发生了什么 240
一、“五四运动”所包含的两个运动 240
二、救亡压倒启蒙还是救亡开启了启蒙 244
第二节 个人主义话语遭到的否定因素 249
一、思想背景:对西方文明的失望 249
二、个人主义话语在两方面遭到了质疑 253
第三节 个人主义话语式微的原因 264
一、对个人主义这一思想武器的失望 264
二、“社会”改造取代“个人”改造 269
第四节 对文学的影响 284
一、“个人主义的文学”受到否定 284
二、否定“个性”与否定“个人” 287
结语 294
参考文献 300
一、近代期刊 300
二、译著类 301
三、论著类 302
四、论文类 307
后记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