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艺术学文库  图像与观者  论约翰·伯格的艺术理论及意义
  • 作 者:王林生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5995130
  • 标注页数:232 页
  • PDF页数:25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7 ≥2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约翰·伯格: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类” 1

导论 谁是约翰·伯格? 2

一、约翰·伯格与《观看之道》 2

二、约翰·伯格:传统艺术观的“挑战者” 5

三、范式“重构”,伯格艺术史观的核心命题 7

四、伯格艺术理论批判的多重视域 11

(一)国外批判视域中的伯格 11

(二)国内批判视域中的伯格 18

(三)小结 23

第一章 伯格观看理论的历史性出场 27

一、呼唤人文:20世纪西方图像批评的转向 27

(一)图像批评转向的哲学维度 28

(二)图像批评转向的实践维度 35

二、视线的游移与交互:对“感性之眼”观看的恢复 45

(一)“游移”的视线代替“静止”的视线 46

(二)“交互”的视线代替“单一”的视线 47

(三)“主观”的视线代替“客观”的视线 49

三、观看方式选择的四个维度 52

(一)“谁在看” 53

(二)“用什么看” 57

(三)“在哪里看” 60

(四)“看什么” 64

第二章 观看关系的重构 67

一、复制技术对“作者—图”关系的消解 67

(一)“作者—图”关系的内涵 68

(二)机械复制技术对作者权威的破除 69

(三)数字复制技术对作者理念的消解 74

(四)“作者—图”关系消解的实质 77

二、“图—观者”关系作为图像的本质 78

(一)观看进入图像的本体 79

(二)过程作为“图—观者”关系的核心 82

(三)创造作为观看的本性 89

三、图像意义:“图—观者”之间的“第三生成物” 91

(一)观者:充满“期待”的观看 91

(二)图像:富有“张力”的结构 96

(三)对话:意义产生的路径 101

第三章 观看对象的重构——以人体像为例 107

一、裸女像:“情欲”的对象向“形式”艺术的挑战 107

(一)本质主义在裸像中的体现 107

(二)裸女像作为“情欲”的对象 111

(三)性别权力差异的观念进入图像批评的视野 117

二、“女为悦己者容”——男性作为隐含观者对女性“媚态”的塑造 123

(一)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隐含观者 124

(二)作为“他者化”中介的隐含观者——镜子 126

(三)作为图像结构的隐含观者 129

(四)隐含观者在消费社会中的异化 132

三、“男色”消费的性别隐喻 135

(一)“男色”形象从“硬汉”到“花样美男” 135

(二)“男色”的商品化特质 139

(三)“男色”消费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141

(四)“男色”消费陷入女性主义的悖论 144

第四章 观看效果的重构 149

一、广告说服:“引用”油画语言的图文包装 149

(一)允诺:广告说服的策略 149

(二)油画语言:广告说服的视觉修辞 152

(三)“引用”的本质:广告的艺术化 156

二、观者对广告说服的“抵抗”策略 161

(一)关于“抵抗”理论的两种学说 162

(二)“抵抗”的多重涵义 169

(三)“抵抗”广告说服的几种策略 172

第五章 伯格观看理论的意义及当代境遇 181

一、观看,向图像提问的一种范式——伯格观看理论的理论价值 181

(一)观看,一种“问题意识”的彰显 181

(二)以观看为中心批评范式的核心命题 184

(三)范式转换的本质:要素的“背景——突前” 190

(四)观者观看范式的多元性 193

二、观看:一种时尚的消费——伯格观看理论的当代境遇 197

(一)消费作为景观化图像的主因 197

(二)虚拟化图像中的消费动因 204

(三)观看不再注重图像的物质性 210

(四)观者作为被“测量”的受众 212

结语 215

参考文献 219

后记 230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