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新中国路径
  • 作 者:陈荣阳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1555835
  • 标注页数:210 页
  • PDF页数:21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16 ≥2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风景与视角:由“红学”观“马学” 1

二、旧传统与新文学: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两个难题 8

第一章 红学“旧时代” 13

一、新文化中的社会批评派红学 13

二、国学风潮中的考证派“新红学” 24

第二章 时代交替中的新说旧梦 39

一、马克思主义与红楼新说 39

二、俞平伯的新思旧想 44

第三章 明确、实用、理性:毛泽东的文艺思想 53

一、毛泽东的红楼梦读法 53

二、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史观 56

三、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思想 59

四、新中国的思想改造运动 68

第四章 红学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立法 73

一、李希凡、蓝翎的红学文章 73

二、批判文集与文学批评的三个律令 79

第五章 考证:人文学术与实用主义的矛盾 94

一、革命要求与“琐碎考证”批判 94

二、“红与专”讨论背后的价值学 101

三、20世纪60年代的“考证逆流” 107

第六章 形象:新文学感性与马克思主义理性的边界 112

一、典型共名说:何其芳的坚持 112

二、诗人的写作术 136

三、告别文学与拒绝自然 151

四、诗艺重谈 156

五、形象:逃离马克思主义理性 165

结语 175

参考文献 177

附录一 文人蔡元培的心史:《石头记索隐》新谈 185

附录二 踬踣人与观悲剧——王国维悲剧红学探因 195

致谢 20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