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教育共同体视域下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研究  基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思考
  • 作 者:陈红梅著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6800295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缘起 2

一、社会转型:学校与社区充满发展的渴望 2

二、观念变革:建构学习化社会成为学校与社区的共同愿景 3

三、政策诉求:鼓励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政策取向 4

四、客观现实:学校和社区互动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 7

五、现实困惑:学校与社区互动存在困境 8

第二节 主要概念辨析 11

一、学校 11

二、社区 11

三、互动 12

四、教育共同体 12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3

一、国外相关研究 13

二、国内相关研究 19

第四节 研究意义、思路及方法 27

一、研究意义 27

二、研究思路 27

三、研究方法 28

第二章 我国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实证分析 31

第一节 调研过程说明 32

一、问卷调研 32

二、问卷数据处理 34

第二节 调查资料分析 35

一、影响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因素研究 35

二、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37

三、问卷中具有代表性问题的频数分析 38

第三节 学校与社区互动行为分析 46

一、按互动行为的目的分类 47

二、按互动行为的深度分类 48

三、按互动行为的性质分类 50

四、按学校与社区互动行为的发起者分类 54

第四节 学校与社区互动案例分析 57

一、武汉市珞珈山中学与社区互动案例分析 57

二、武汉市武昌区柴林小学与社区互动案例分析 60

三、湖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与社区互动的案例 62

四、小结 63

第五节 学校与社区互动困境分析 64

一、困境的外部表现 65

二、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现实阻碍 68

第三章 他山之石:国外学校与社区互动经验的借鉴 72

第一节 国外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历史脉络 72

第二节 发达国家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色 75

一、美国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色——公众参与 75

二、日本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色——学社融合 81

三、英国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色——社区改造学校 82

四、意大利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色——社区式管理模式 84

第三节 若干启示 88

一、文化的差异导致中外学校与社区互动情形的巨大反差 88

二、构建教育共同体是学校与社区互动发展的共同方向 91

三、健全保障条件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有力保证 93

四、校长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关键 94

五、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良好氛围 96

第四章 教育共同体:研究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新视角 98

第一节 共同体 98

一、共同体思想的演变 99

二、一般共同体的特征 101

第二节 教育共同体 104

一、教育共同体的内涵解读 104

二、教育共同体的判断标准 107

第三节 教育共同体视域下学校与社区的组织特征 110

一、学校的组织特征 110

二、社区的组织特征 116

三、小结 121

第五章 学校与社区互动构建教育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 123

第一节 现实需要 123

一、有限的组织与无限的社会需求 123

二、学校与社区互动的需求分析 127

第二节 理论基础 131

一、来自教育学的理论支持——终身教育 131

二、来自社会学的理论支持——社会互动 134

三、来自管理学的理论支持——治理 136

四、来自生态学的理论支持——教育生态系统 138

第六章 构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教育共同体的理路 141

第一节 前提条件 142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和协调 142

二、业务主管部门应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创造条件 143

三、学校与社区两大社会组织应执着于自己的使命 147

四、公民积极参与是构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教育共同体的保障 151

第二节 价值共识 153

一、承担公共的教育责任 153

二、民主协商取得共识 154

三、追求互惠共生 156

第三节 理论模型 157

一、学校和社区互动的模式图 158

二、学校与社区内三类主体互动的具体策略 161

第七章 结语 169

附录1 调查问卷 173

附录2 访谈提纲 178

附录3 访谈记录摘要 180

参考文献 189

致谢 19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