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沈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6845922
- 标注页数:270 页
- PDF页数:28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4 ≥2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写作缘起 1
二、晚清民国书刊形态研究概况及评析 2
三、研究维度、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5
四、释词 10
五、年代与地点的说明 12
第一章书刊形态的现代性演变 15
第一节书刊结构的现代性演变 15
一、版权页 18
二、目录页 20
三、卷首插图 21
第二节书刊版面的现代性演变:界格、字体、标点、横排 23
一、界格的消失与版面的分割 23
二、字体的丰富 26
三、新式标点的使用 31
四、横排的实践 33
第三节图片的现代性演变 35
一、装饰图案画的使用演变 35
二、封面图片 37
第四节封面设计的现代性演变 47
一、封面字体 48
二、封面构图 52
第五节开本作为一种表述语言 56
第六节书刊形态演变的特征 58
一、书刊形态共性化的演变 58
二、书刊形态的差异性存在 60
小结 62
第二章文化转型及书刊形态的类征 63
第一节文化转型与类型化出版 63
一、文化启蒙运动与通俗出版物的产生 64
二、新文化运动与精英出版 66
三、都市文化与图像出版 74
第二节类型化书刊的类征分析 78
一、类型化出版物的出版差异 78
二、不同类型书刊的形态特征分析 83
三、不同类型书刊形态差异存在的复杂性分析 92
小结 96
第三章生产的组织形态与形态的生产 97
第一节设计的生产组织与人员配置方式 98
一、形态设计共同体的形成 98
二、美术人员的获得方法 109
三、系统和规模化的生产组织 117
第二节绘制与编排的生产组织方式 119
一、绘制的生产组织方式 119
二、编排的生产组织方式 121
第三节技术的利用与限制 124
一、技术的选择与利用 125
二、技术采用的局限性分析 134
小结 141
第四章设计主体的差异对书刊形态的影响 143
第一节设计主体群落的背景分析 143
一、早期书刊设计主体群落 143
二、中期书刊形态设计群落 146
三、都市文化背景下的书刊形态设计人员群落 158
第二节设计主体的知识结构与自我身份的认知 165
一、设计主体的知识结构 165
二、设计主体的自我身份的认知 170
第三节设计主体对图像资源的引进与整合 178
一、早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利用 180
二、中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引入 181
三、后期书刊形态设计对西方图像资源的整合 183
小结 185
第五章形态演进与设计理念的深化 187
第一节对书刊形态设计性质与功能的认识 187
一、形态设计从属性特征的认识 188
二、对形态设计大众性本质的认识 190
第二节对书刊形态设计价值的追求 195
一、从组合到化合——闻一多的设计观 196
二、“神气”与东方蕴味——丰子恺的设计观 200
三、超越与永恒——鲁迅的设计观 202
小结 208
余论 在世界书刊形态坐标中的观照 209
第一节19世纪书刊形态的世界格局及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 209
第二节中国书刊形态对西方和日本形态的借鉴 215
总结 220
附录 223
一、陈之佛书刊形态设计作品(1925年至1936年)一览表 223
二、鲁迅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29
三、陶元庆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43
四、闻一多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5
一、书籍文献(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255
二、主要论文(按著者拼音顺序排列) 264
三、主要杂志期刊 268
四、网络资源及数据库 269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