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冬海,雷璟,马进胜,彭武著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8106282
- 标注页数:239 页
- PDF页数:25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9 ≥2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概述 1
1.1 基本概念 2
1.1.1 信息安全仿真 3
1.1.2 信息安全验证 4
1.1.3 信息安全测试 5
1.1.4 信息安全评估 6
1.2 信息安全仿真验证基础 6
1.2.1 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思想 6
1.2.2 技术基础:信息安全体系 7
1.2.3 应用基础:平行系统方法 8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0
1.3.1 国外发展状况 10
1.3.2 国内发展状况 12
第2章 信息安全仿真理论与方法 16
2.1 信息安全仿真理论 16
2.2 建模与仿真支撑技术 17
2.3 信息安全仿真建模方法 17
2.3.1 分层建模方法 19
2.3.2 半实物仿真方法 19
2.3.3 分布交互仿真方法 20
2.3.4 仿真可信度验证方法 20
2.4 信息安全仿真模型 21
2.4.1 环境模型 21
2.4.2 业务模型 22
2.4.3 安全保密设备模型 23
2.4.4 攻击行为模型 38
第3章 基于仿真的信息安全测试 40
3.1 软件安全测试技术 40
3.1.1 软件安全 40
3.1.2 软件安全测试环境 44
3.1.3 软件安全测试方法 46
3.2 网络安全测试技术 56
3.2.1 网络安全测试原则 57
3.2.2 网络安全测试流程 57
3.2.3 网络安全测试内容 57
3.2.4 网络安全测试方法 59
3.3 安全漏洞检测技术 61
3.3.1 漏洞定义 61
3.3.2 漏洞产生的原因 62
3.3.3 漏洞特征与属性 63
3.3.4 漏洞的分类 64
3.3.5 漏洞扫描技术 65
3.3.6 漏洞扫描器 67
3.4 信息安全测试工具 68
3.4.1 信息安全测试工具基础 68
3.4.2 信息安全测试工具实现 70
3.4.3 常用的信息安全测试工具 73
第4章 基于仿真的信息安全评估 75
4.1 评估标准规范 75
4.1.1 CC通用标准 78
4.1.2 BS7799标准 80
4.1.3 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81
4.1.4 NIST相关标准 83
4.1.5 OVAL 84
4.2 信息安全评估方法 87
4.2.1 信息安全评估方法分类 87
4.2.2 德尔斐法 90
4.2.3 故障树分析法 91
4.2.4 事件树分析法 93
4.2.5 概率风险评估 94
4.2.6 层次分析法 96
4.2.7 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98
4.2.8 通用漏洞评分系统 101
4.3 基于仿真的评估技术 106
4.3.1 风险评审技术 106
4.3.2 系统级信息安全评估 109
第5章 信息安全仿真验证平台 117
5.1 仿真验证平台构建技术 117
5.1.1 半实物仿真技术 117
5.1.2 仿真代理技术 134
5.1.3 业务仿真及动态加载技术 148
5.1.4 仿真接口标准化技术 150
5.1.5 仿真可信度验证技术 153
5.2 仿真验证平台架构 161
5.2.1 平台总体设计 161
5.2.2 平台组成 161
5.3 仿真验证子系统 164
5.3.1 业务仿真系统 164
5.3.2 攻防仿真系统 171
5.3.3 安全评估系统 193
5.3.4 平台控制系统 207
5.4 平台仿真应用 215
第6章 信息安全仿真验证应用案例 218
6.1 国防科技工业中的应用 218
6.2 武警公安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21
6.3 医疗应急网络中的应用 222
第7章 技术展望 225
7.1 云计算安全 225
7.2 大数据安全 227
7.3 物联网安全 230
7.4 移动终端安全 232
7.5 电磁环境仿真技术 234
7.6 安全靶场技术 234
结束语 236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