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  七编  第11册  明代陈继儒戏曲评点本研究  以《六合同春》为讨论中心
  • 作 者:曾永义主编;徐嫚鸿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1005
  • 标注页数:182 页
  • PDF页数:1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97 ≥18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以《六合同春》为主 5

一、陈评本范围 5

二、陈评本的版本分类与年代顺序 8

三、台湾可见陈评本 12

(一)《六合同春》 13

(二)《陈眉公批评琵琶记》 14

(三)《鼎鐫陈眉公先生批评绣襦记》 14

(四)《鼎鐫陈眉公先生批评西厢记》 14

(五)《古本戏曲丛刊》收《麒麟罽》、《李丹记》、《丹桂记》 16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评述 17

一、蒋星煜 17

二、黄仕忠 19

三、朱万曙 21

四、陈旭耀 22

五、林宗毅 22

六、其他研究明清戏曲评点的台湾学者 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 25

一、评语视角分析法 26

二、文献整理法 26

第五节 研究限制:版本问题、伪评问题 26

第二章 文学评点溯源与眉公戏曲评本背景探讨 27

第一节 文学评点溯源 27

一、「刻本书有圈点」的开始 30

二、更早的评点渊源:与章句之学、论文、科举、评唱之关系 32

三、评点渊源:与章句之学的关系 32

四、评点渊源:与论文、科举、评唱等关系 33

第二节 眉公戏曲评本背景探讨 35

一、晚明时期的文人思想—以陈眉公为讨论中心 36

(一)晚明隐士的代表 36

(二)陈眉公的文艺思想:讚扬至情说 40

(三)陈眉公的读者观点 43

二、戏曲文化概况 45

三、晚明出版文化背景 48

(一)书商们的选题——以大众市场为取向 50

(二)书商推销书籍手法——书名冠上「某某先生批评」、附精美插图 52

(三)晚明刻书业的弊病——版本粗陋与伪盗之风 55

小结 56

第三章 陈眉公戏曲评本批评形式和批评视角 57

第一节 陈评系统评点的形式要素与批评功能 57

一、陈眉公戏曲评点本中的评点符号 57

二、陈眉公戏曲评点本的评语形式 62

第二节 陈眉公戏曲评点本的批评视角 65

一、叙事文学视角(人物形象、关目批评) 66

二、抒情文学视角(曲词宾白营造的语境、情感抒发) 66

三、读者立场视角 66

四、社会批评视角 66

小结 70

第四章《六合同春》各剧的评点探析及批评价值(上) 71

第一节《鼎鐫西厢记》评点探析 72

一、《鼎鐫西厢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72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73

(二)同剧作的其他评本比较:以李评本与陈评本为例 75

二、《鼎鐫西厢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79

(一)人物形象 79

(二)曲白科诨 82

(三)关目情节 83

(四)场上观念 84

第二节《鼎鐫琵琶记》评点探析 85

一、《鼎鐫琵琶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86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86

(二)同剧作的其他评本比较:以李评本与陈评本为例 88

二、《鼎鐫琵琶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92

(一)人物形象 92

(二)曲白科诨 96

(三)关目情节 101

(四)场上观念 102

第三节《鼎鐫红拂记》评点探析 104

一、《鼎鐫红拂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104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105

(二)同剧作的其他评本比较:以李评本与陈评本为例 105

二、《鼎鐫红拂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108

(一)人物形象 108

(二)曲白科诨 110

(三)关目情节 112

(四)场上观念 113

第五章《六合同春》各剧的评点探析及批评价值(下) 115

第一节《鼎鐫玉簪记》评点探析 115

一、《鼎鐫玉簪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116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117

(二)同剧作的其他评本比较:以李评本与陈评本为例 118

二、《鼎鐫玉簪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121

(一)人物形象 121

(二)曲白科诨 123

(三)关目情节 127

(四)场上观念 130

第二节《鼎鐫幽闺记》评点探析 131

一、《鼎鐫幽闺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131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131

(二)同剧作的其他评本比较:以李评本与陈评本为例 132

二、《鼎鐫幽闺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135

(一)人物形象 135

(二)曲白科诨 136

(三)关目情节 137

(四)场上观念 138

第三节《鼎鐫绣襦记》评点探析 139

一、《鼎鐫绣襦记》的评价与评点本比对 139

(一)评语内涵与陈眉公思想的比对 139

(二)同剧作评本比较:以二种陈评本《鼎鐫绣襦记》与《陈眉公先生批评绣襦记》为例 140

二、《鼎鐫绣襦记》的戏剧学观点探析 143

(一)人物形象 143

(二)曲白科诨 148

(三)关目情节 149

(四)场上观念 151

第六章 结论:陈评系统的理论贡献 153

一、陈眉公戏曲评点本的评语风格 156

二、陈评本内涵反应陈眉公戏剧学观点 156

三、陈评本研究展望 157

主要参考文献 159

书影 169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