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水利水电工程若干地质问题实例及对策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水利水电工程若干地质问题实例及对策
  • 作 者:何鹏主编;江启生,李弋副主编;刘发祥,李黎,李剑参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2180103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篇 坝基地层石膏质的存在及其对水电工程的影响(以青居水电站为例) 2

1 关于红层及潜在的工程问题 2

1.1 关于红层 2

1.2 红层地区可能出现的与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地质问题 2

1.3 红层地区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已出现的工程问题 3

2 地层中的可溶盐及其存在形式 5

2.1 可溶盐的基本性质 5

2.2 地层中的可溶盐 7

2.3 红层中可溶盐的溶蚀形态及特征 8

2.4 地层中石膏质的存在形式 9

3 青居水电站基本概况 10

3.1 电站工程概况及工程运行情况 10

3.2 库、闸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0

3.3 电站运行面临的地下水问题 15

4 青居水电站溢流坝段出水点水源分析及危险性评估 16

4.1 溢流坝段坝基地质条件 16

4.2 溢流坝段“漏水”状况 16

4.3 溢流坝段右岸坡脚出水点水源分析 17

4.4 溢流坝段坝基防渗措施效果分析 18

4.5 出水点地下水活动对右岸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19

5 青居水电站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渗漏特征及原因分析 20

5.1 泄洪闸坝段基本概况 20

5.2 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漏水量特征 20

5.3 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漏水量较大原因分析 21

6 青居水电站泄洪闸坝段基础廊道排水孔渗漏水钙质成因及分析 23

6.1 水样采集点说明 23

6.2 水样分析内容说明 26

6.3 水样水化学特征分析 27

6.4 岩层中石膏质溶蚀的化学机理 33

7 青居水电站闸基钙质溶蚀可能性、程度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36

7.1 青居水电站坝基地层石膏溶蚀量估算 36

7.2 岩层中石膏物质溶蚀的控制因素 36

7.3 青居坝基石膏物质分布特征 37

7 4青居坝基库水入渗及石膏溶蚀模式 37

7.5 青居坝基石膏溶蚀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及程度 38

8 青居水电站坝基渗漏以及高浓度钙离子、硫酸根离子渗漏水对策 40

8.1 针对坝基较大漏水量的对策 40

8.2 针对坝基石膏溶蚀的对策 40

9 后记 42

9.1 闸坝基可溶物质对水工建筑影响再研究的必要性 42

9.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3

9.3 未来此类问题的研究思路 48

第二篇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相关地质灾害评估 52

1 概述 52

1.1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目的 52

1.2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 52

1.3 相应对策 53

2 RIMS类似系统简介 54

2.1 关于RIMS 54

2.2 RIMS的实现过程 54

2.3 RIMS的独到之处 55

3 RIMS类似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中的优势 56

3.1 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地灾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56

3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特点 56

3.3 RIMS类似系统的优势 58

4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模式 63

4.1 所需工具、资料及用途 63

4.2 工作程序 64

5 RIMS类似系统支撑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地灾评估 66

5.1 贝利耶萨湖西岸岸坡地质条件初评 66

5.2 泥石流物源判断案例 71

5.3 边坡稳定性分析案例 72

6 后记 73

第三篇 四川省古蔺县朝门水库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76

1 概述 76

2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震动参数 77

2.1 地形地貌 77

2.2 地层岩性 77

2.3 地质构造 79

2.4 物理地质现象 81

3 水库区工程地质 82

3.1 基本地质条件 82

3.2 岩溶 83

3.3 库盆左邻谷渗漏可能性分析 86

3.4 水库渗漏问题 91

3.5 库岸稳定问题 98

3.6 水库淤积问题 100

3.7 水库浸没及矿藏淹没问题 100

3.8 水库诱发地震问题 100

4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1

4.1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 101

4.2 坝区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 103

4.3 枢纽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10

4.4 上坝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0

4.5 下坝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2

4.6 坝线比较推荐意见 114

4.7 推荐坝线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15

4.8 推荐坝线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17

5 天然建筑材料 119

5.1 人工骨料料场 119

5.2 人工骨料碱活性分析 119

5.3 渠道及围堰建筑材料 120

6 结论及工作后记 121

6.1 结论 121

6.2 后记 123

第四篇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坝址区右坝肩边坡岩土工程性质分析及评价 126

1 前言 126

1.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6

1.2 工程概况 128

2 地质环境 130

2.1 区域地质概况 130

2.2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134

3 右坝肩岩体稳定状况分析 138

3.1 右坝肩山脊地貌特征 138

3.2 右坝肩岩体结构特征 138

3.3 右坝肩岩体古变形可能模式分析 151

4 右岸覆盖层稳定状况定性分析 159

4.1 覆盖层成因类型 159

4.2 覆盖层分布规律 161

4.3 覆盖层稳定状况 161

5 工作后记 164

第五篇 金汤河二期工程金平、金元水电站安全风险现状评估 167

1 概述 167

1.1 评估依据 167

1.2 评估目的 167

1.3 评估原则 167

1.4 评估范围与重点 167

1.5 评估工作程序 168

2 工程区自然环境概况 169

2.1 水文气象 169

2.2 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 170

3 工程区主要地灾形式 172

3.1 主要地层及构造特征 172

3.2 岩、土体主要结构特征 172

3.3 工程区主要地灾形式及形成原因 173

4 工程区各要点主要地质灾害形式及影响 175

4.1 双鸡沟料场上游冲沟 175

4.2 2#桥铜林沟 175

4.3 金平电站进水口 176

4.4 左岸双鸡沟 177

4.5 金平电站引水隧洞进水口下游岩石崩落 177

4.6 金平电站近坝公路边坡 178

4.7 金平电站葛洲坝项目部施工营地 178

4.8 金平电站2#支洞施工营地 180

4.9 金平电站2#支洞洞脸边坡 181

4.10 石喇嘛沟泥石流隐患 181

4.11 水电七局金平电站引水隧洞施工项目部后坡 182

4.12 4#支洞洞脸边坡 183

4.13 水电五局3#营地后坡 183

4.14 水电五局项目部施工营地(2#营地) 184

4.15 金平电站地下厂房进口洞脸边坡 185

4.16 金平电站地下厂房对岸危石 186

4.17 金元电站大坝施工场地 186

4.18 粤水电二局营地 187

4.19 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及2#和公地沟副2#施工支洞营地 188

4.20 公地沟副1#施工支洞营地 188

4.21 中铁五局项目部营地 189

4.22 中铁五局4#支洞施工营地 189

4.23 5#支洞施工营地、捧塔乡集镇及业主营地 190

4.24 地下工程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 192

4.25 工程区地质灾害特性小结 199

5 各要点地灾危险性分级 200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依据 200

5.2 各施工要点地灾风险分级 200

6 结论及建议 203

6.1 结论 203

6.2 建议 204

6.3 工作后记 204

第六篇 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措施研究 208

1 前言 208

2 地质环境 210

2.1 区域地质环境 210

2.2 枢纽区基本地质 213

3 枢纽区工程边坡结构面统计及优势结构面特征 215

3.1 岩体结构调查与结构面统计 215

3.2 优势结构面及其特征 217

4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结构分类 222

4.1 岩体结构分类依据 222

4.2 枢纽区岩体结构分类 223

5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 225

5.1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目的 225

5.2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依据 225

5.3 边坡岩体质量分级 228

5.4 枢纽区工程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小结 243

6 枢纽区工程边坡主要破坏模式分析 245

6.1 左坝肩永久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45

6.2 右坝肩永久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49

6.3 右岸厂房后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4

6.4 右岸泄洪排沙洞进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6

6.5 右岸泄洪排沙洞出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8

6.6 左岸导流洞进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59

6.7 左岸导流洞出口洞脸边坡主要破坏模式 260

7 工作后记 262

参考文献 263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