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申论》答题技法与训练
  • 作 者:刘汉民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6052063
  • 标注页数:239 页
  • PDF页数:24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8 ≥23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申论》概述 1

第一节 《申论》的含义 1

第二节 《申论》的特点 1

一、明确性 1

二、广泛性 1

三、针对性 2

四、政治性 2

五、人文性 3

六、可操作性 3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重要意义 4

一、能检测考生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二、《申论》是检测考生政治思想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4

三、能检测考生的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 5

第二章 《申论》答题基础技能 6

第一节 《申论》试题概念与题意理解 6

一、掌握《申论》特定概念的含义 6

二、准确理解《申论》的题意 6

第二节 《申论》答题的思维方法 9

一、归纳思维法 10

二、辩证思维法 10

三、抽象思维法 11

四、发散思维法 13

五、逆向思维法 14

六、联想思维法 15

第三节 《申论》答题的表达方法 16

一、叙述 16

二、说明 16

三、议论 17

第四节 《申论》写作修辞手法的运用 20

一、排比法 20

二、顶真法 20

三、比喻法 21

四、设问法 22

五、反问法 22

六、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3

第三章 《申论》材料阅读的技巧 24

第一节 《申论》阅读材料的技巧 24

一、理解试题要求,明确阅读任务 24

二、根据阅读任务,阅读熟悉材料 29

第二节 《申论》阅读材料应该注意的问题 29

一、切忌浮光掠影、似懂非懂 30

二、切忌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阅读重点 30

第四章 《申论》问答题型答题技巧 31

第一节 《申论》概括题答题技巧 31

一、概括题的含义 31

二、概括题答题技巧 31

三、概括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33

第二节 《申论》分析题答题技巧 38

一、掌握辩证分析方法 39

二、掌握因果分析法 39

三、意义分析法与危害性分析 40

四、理解特定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42

五、分析部分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43

第三节 《申论》对策题答题技巧 49

一、对策的含义 49

二、对策题答题技巧 49

三、对策题答题模式的依据 58

四、对策题答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59

五、对策题部分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59

第五章 《申论》写作题型答题方法 65

第一节 《申论》策论文的写作方法 65

一、《中论》策论文的含义 65

二、《申论》策论文的写作技巧 65

三、《申论》策论文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66

第二节 《申论》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80

一、《申论》议论文的含义 80

二、《申论》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80

三、《申论》议论文写作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86

第三节 《申论》应用文体写作方法 98

一、报告的写作方法 98

二、领导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101

三、宣传稿的撰写方法 102

四、编者按(编后语、前言)的写作技巧 103

五、公用书信的写作技巧 104

六、简报的写作技巧 105

七、倡议书的写作技巧 106

八、《申论》应用文写作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107

第六章 《申论》写作训练答案评改 110

《申论》写作训练一答案评改 110

《申论》写作训练二答案评改 121

《申论》写作训练三答案评改 132

《申论》写作训练四答案评改 139

第七章 《申论》真题训练及参考答案 150

《申论》真题训练一及参考答案 150

《申论》真题训练二及参考答案 161

《申论》真题训练三及参考答案 173

《申论》真题训练四及参考答案 186

《申论》真题训练五及参考答案 198

《申论》真题训练六及参考答案 211

附录 《申论》考试答题的理论武器 225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22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26

三、科学发展观 229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231

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34

六、党的“十八大”报告主要精神 23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