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刘阳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8139281
- 标注页数:206 页
- PDF页数:220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20 ≥20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概述 1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总结 1
二、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 4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6
四、相关研究的创新之处 8
五、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8
第二节 电影政策影响因素辨析 9
一、传统文化心态 10
二、社会转型 13
三、市场经济 14
四、法治理念 15
五、国际时政 17
第三节 华莱坞电影学的启示 19
一、中国电影产业化现状研究 19
二、华莱坞内涵的深度解读 24
三、电影工业的政策导向 30
第二章 一体化的电影管理体制:1949—1966 34
第一节 政治至上的电影政策 34
一、鲜明的政治性 35
二、严密的计划性 37
三、不稳定性 39
第二节 一体化的电影管理体制 43
一、所有制改造 43
二、制片管理制度 45
三、审查制度 49
四、发行放映制度 53
五、人才培养模式 55
第三节 一元化的电影形态 59
一、革命正剧为主的题材规划 60
二、英雄人物的着意刻画 62
三、戏剧式电影的叙事/影像 64
第三章 停滞的电影业:1966—1976 69
第一节“文革”中的电影业 69
一、间断的电影生产 69
二、陷入窘境的电影经营业 74
第二节 政治路线的宣传品 76
一、“样板戏”的风行 76
二、“三突出”原则的广泛应用 78
第四章 电影业改革的萌动:1976—1984 82
第一节 整饬电影业 82
一、复审“毒草”影片 83
二、新中国成立30周年题材规划 85
三、清算反动罪行与重立行业新规 87
第二节 重建电影生产和管理秩序 89
一、电影制片管理改革 90
二、发行放映体制改革 93
第三节 文化反思语境中的新时期电影创作 96
一、批判、反思的社会语境 97
二、伤痕电影、第四代的登场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101
第五章 电影业的二度定位:1984—1992 118
第一节 电影业改革的局部试水 118
一、电影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 119
二、审查制度调整 123
三、发行放映管理制度的变动 126
第二节 艺术坚守与创作的分化 128
一、娱乐片的昙花一现 128
二、主旋律电影 132
三、第五代的横空出世 135
四、“王朔电影” 139
第六章 反思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电影业 142
第一节 电影业演进的路径研究:1949—1992 142
一、未能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144
二、部分电影企业的市场敏感度较弱 145
三、体制不顺,利益分配不均 145
第二节 政治话语、精英意识与大众文化的交错 146
附录 149
参考文献 174
索引 201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