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绩效评价与机理研究
  • 作 者:赵清俊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9113020
  • 标注页数:276 页
  • PDF页数:29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92 ≥27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5

1.1 选题背景 5

1.1.1 新兴的纳米生物制药技术 5

1.1.2 发展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有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 7

1.1.3 发展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8

1.1.4 发展纳米生物制药技术有利于发展会聚技术 9

1.2 研究意义 11

1.3 研究内容 12

1.3.1 相关概念 12

1.3.1.1 交叉学科 12

1.3.1.2 复杂网络 13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1.4 研究框架 15

1.4.1 研究思路 15

1.4.2 结构框架 17

本章参考文献 17

第二章 纳米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创新绩效研究 20

2.1 新兴的纳米生物制药技术 20

2.1.1 纳米技术 20

2.1.2 生物制药 21

2.1.3 纳米生物制药 21

2.2 纳米生物制药研究的实力分布 23

2.2.1 收集数据的方法 23

2.2.2 科学优势分析 23

2.2.3 技术市场总体分布情况 24

2.2.4 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趋势 26

2.3 相关政策建议 29

2.3.1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纳米生物制药的发展 29

2.3.2 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2

2.3.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32

2.3.2.2 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2

2.3.2.3 利用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33

本章小结 35

本章参考文献 36

第三章 基于h指数对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机构评价研究 38

3.1 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研究基础 39

3.1.1 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39

3.1.2 关于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思考 44

3.2 h1h2指数的提出背景与设计原则 52

3.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53

3.3.1 数据收集 53

3.3.2 方法和假设 54

3.4 研究结果 61

3.4.1 h2/h1比率的结果 64

3.4.2 对h2/h1比率的分析与评价 66

3.4.3 对h1h2指数的分析与评价 68

3.4.4 h1h2下部、h1h2中部和h1h2上部的计算 73

3.5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78

3.5.1 主要结论 78

3.5.2 相关政策建议 80

本章参考文献 82

第四章 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国际合作创新绩效研究 88

4.1 关于国际科技合作的相关研究基础 89

4.1.1 国际科技合作的相关研究 89

4.1.2 关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的思考 94

4.2 纳米生物制药领域的国际合作 95

4.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98

4.4 与七国集团国际合作的特征分析 99

4.4.1 具体的增长和份额 99

4.4.2 合作强度 100

4.4.3 关系指数 101

4.4.4 发表积极性 102

4.4.5 相对研究努力 110

4.4.6 引用绩效 112

4.5 与七国集团国际合作的网络特征分析 116

4.5.1 共著网络的构建 116

4.5.2 网络结构分析 117

4.5.3 小世界现象 121

4.6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124

4.6.1 主要结论 124

4.6.2 相关政策建议 125

本章小结 126

本章参考文献 127

第五章 产学研合作网络对纳米生物制药领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134

5.1 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基础 135

5.1.1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研究 135

5.1.2 关于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思考 146

5.2 合作网络特性对行为主体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147

5.3 集聚与达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 150

5.4 小世界网络对成员创新产出的加权专利值的影响 151

5.5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54

5.6 计量模型构建 156

5.6.1 联盟网络构建 156

5.6.2 因变量:加权专利价值 156

5.6.3 小世界网络 158

5.6.4 特定的模型1 159

5.6.5 特定的模型2 163

5.7 大学-企业合作的发展趋势 164

5.8 集聚与达到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网络成员的影响 166

5.9 小世界合作网络属性对成员的加权专利值的影响 172

5.10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176

5.10.1 主要结论 176

5.10.2 相关政策建议 177

本章小结 181

本章参考文献 181

第六章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之间互动关系的刻画 192

6.1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研究基础 193

6.1.1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相关研究 193

6.1.2 关于科学与技术关系研究的思考 198

6.2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199

6.3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203

6.3.1 回归模型 203

6.3.2 数据收集 208

6.4 特定的增长和市场份额 210

6.5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212

6.6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219

6.6.1 主要结论 219

6.6.2 相关政策建议 220

本章小结 222

本章参考文献 223

第七章 科学与技术间爱的动态:以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为例 232

7.1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交互关系 233

7.2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237

7.2.1 回归模型 237

7.2.2 数据收集 241

7.3 市场份额和科技优势 243

7.4 科技之间的动态关系 245

7.5 技术和科学动态关系的相关讨论 249

7.6 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 252

7.6.1 主要结论 252

7.6.2 相关政策建议 253

7.6.3 研究局限性 255

本章小结 256

本章参考文献 257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264

8.1 研究总结 264

8.2 主要创新点 268

8.3 局限性 269

8.4 研究展望 270

后记 272

索引 275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