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林光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300213286
- 标注页数:308 页
- PDF页数:31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5 ≥3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论 1
第一节 《老子》疑难 1
第二节 《老子》之道的研究现状 10
第三节 本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 22
第一章 道的古代诠释范例分析 29
第一节 《老子》之道的四个特点 29
第二节 庄子:由“道”而“大” 44
第三节 韩非子:由“道”而“理” 57
第四节 王弼:由“道”而“无” 71
第二章 道的当代诠释范例分析 85
第一节 冯友兰的原理说 85
第二节 牟宗三的境界说 108
第三节 张祥龙的境域说 129
第三章 《老子》的非对象化之道 148
第一节 恒动:《老子》第一、五、八章诠释 148
第二节 自然:《老子》第二十五、六十四章诠释 169
第三节 创生:《老子》第四十二章诠释 186
第四章 非对象化之道与万物 201
第一节 道在物中:道与物的关系 201
第二节 引导:道与人的关系 212
第三节 复朴:符合道的社会 229
第四节 不仁:符合道的德 242
第五章 《老子》诠释方法论初探 254
第一节 刘笑敢的“两个定向”理论 254
第二节 诠释的本质:兼谈“非对象化” 258
第三节 从历史的还原到诠释的还元 268
参考文献 276
人名索引 291
主题词索引 295
后记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