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宁波学术文库  佛学与六朝文论
  • 作 者:盖晓明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7308155250
  • 标注页数:195 页
  • PDF页数:20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7 ≥19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关系概述 1

第一节 佛教的文学性与中国古代文学 1

第二节 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影响 11

第三节 佛学与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的关系 17

第二章 涅槃佛性说及性灵观念与六朝文论本体论 24

第一节 “性灵”一词与佛学的关系 27

第二节 《文心雕龙》、《诗品》中的“性灵”概念之研究 38

第三节 “性灵”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本体论地位 55

第三章 般若学说及中道观念与六朝文论的方法论 73

第一节 六朝般若学中道观念与中国佛教美学 75

第二节 《文心雕龙》与般若学中道观念 87

第三节 般若学中道观念对“意象”概念的影响 103

第四章 涅槃佛性及虚寂、法身观念与六朝文论的创作论 116

第一节 虚静观念及佛学虚寂、法身观念与文学想象 116

第二节 慧远、宗炳的“法身”概念与文学创作及文论 128

第三节 萧统的“法身”概念与文论 146

第五章 六朝佛学及相关文论对后世文论及创作的影响 153

第一节 六朝佛学及相关文论对后世文论的影响 154

第二节 六朝佛学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168

结语 183

参考文献 186

关键词索引 193

后记 195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