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余秉颐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9652511
- 标注页数:285 页
- PDF页数:30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06 ≥28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安徽佛道宗教的成长(两汉至南北朝)——从起始到具备规模 1
1.佛教在安徽的早期传播 1
楚王刘英“尚浮屠之仁祠” 1
笮融的崇佛活动及其对佛教传播的影响 4
汉地第一僧人严佛调 6
2.“师说”时期的安徽佛教:卑摩罗叉与僧导 9
卑摩罗叉与《十诵律》的弘传 9
僧导与《成实论》寿春系 13
3.被不断神化的老子:道教产生的信仰标志 18
从楚王英喜黄老到《老子铭》 18
《老子想尔注》与老子的道教化 20
《老子道德经序诀》与《西升经》 23
4.道教的创立及在魏晋的发展 24
张陵创教 24
张鲁嗣教 27
曹操与五斗米道 28
葛玄之师左慈 31
二、安徽佛道宗教的繁荣(隋唐至两宋)——禅净大师与著名道士 33
1.早期禅宗在安徽 33
慧可与司空山禅宗道场 33
从僧璨到道信 36
2.禅师辈出 40
司空山本净禅师的禅法思想 40
南泉普愿的禅学思想与“斩猫”公案 43
希运的《传心法要》与《宛陵录》 50
白云守端及其禅法的传衍 58
投子义青与宋代曹洞宗的兴起 76
3.禅宗的新高峰:大慧派与虎丘派 91
大慧宗杲的禅学及大慧派高僧 91
虎丘绍隆及虎丘派 112
4.净土宗的繁盛:从善导到王日休 120
善导的净土理论 120
王日休的《龙舒净土文》 129
5.唐宋时期的安徽道教 136
唐代安徽名道闾丘方远 136
陈抟:由外丹转向内丹 137
北宋诸帝与安徽道教 145
史籍中的宋代安徽道众 147
三、安徽佛道宗教的圆熟(元明清)——调和论的思想家与佛道宗教名山 150
1.元代安徽道教 150
折中儒道的杜道坚 150
养生名家李鹏飞 152
2.明代诸帝与佛道宗教 158
明太祖朱元璋对佛道宗教的看法及政策 158
太祖之后的几位皇帝与佛道二教 162
3.憨山德清的调和论 165
憨山德清的生平与著作 165
憨山德清的心性论 168
憨山德清对教内诸家的调和 171
憨山德清对三教的调和 174
4.富于世间化色彩的九华山佛教 179
九华山佛教的开创者金乔觉 180
“地藏大愿”与九华山成为地藏道场 182
九华山佛教的基本特征 184
5.齐云山道教及其世俗化特征 189
齐云山道教的沿革 190
齐云山道教的世俗化特征 193
四、安徽佛道宗教的近现代化——杨文会、赵朴初与陈撄宁 198
1.杨文会与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 198
杨文会复兴佛教之缘 198
杨文会复兴中国佛教之途 202
杨文会的佛学思想 204
石埭门下 209
2.赵朴初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 212
赵朴初对人间佛教的探索 212
一种思想与三个传统:人间佛教思想 216
三个“圆融”: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实践 224
3.道教的现代转折:陈撄宁与“仙学” 230
民国时期的道教 230
陈撄宁及其“仙学” 233
五、安徽佛道宗教文化遗存 241
1.全国重点佛教寺院 241
2.著名道教文化遗存 256
六、基督教与伊斯兰教 264
1.基督教 264
基督教及其在华传播 264
基督教在安徽的发展 266
主要教案 269
基督教遗存 272
2.伊斯兰教 274
伊斯兰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274
伊斯兰在安徽的传播与发展 276
伊斯兰教遗存 278
参考文献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