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史贵全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1303816X
- 标注页数:265 页
- PDF页数:275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75 ≥26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萌芽(1866~1902) 13
第一节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5
第二节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的历史过程 19
第三节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点、层次、特点及问题与原因 25
第二章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制度的确立(1902~1927) 34
第一节 癸卯学制与高等工程教育制度的建立 34
第二节 民国前期学制改革与高等工程教育制度的完善 57
第三章 “注重实科”的高教政策与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1927~1937) 71
第一节 国民政府推行“注重实科”政策的社会背景 71
第二节 “注重实科”政策的推行与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74
第三节 对“注重实科”的高教政策的评价 85
第四章 高等工程教育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及战后的困顿(1937~1949) 91
第一节 抗战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91
第二节 抗战时期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动因分析 101
第三节 战后高等工程教育的困顿 121
第一节 工科研究生教育概况 128
第五章 工科研究生教育 128
第二节 问题析因及历史意义 134
第三节 个案研究: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 136
第六章 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思想概论 155
第一节 清末关于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识 15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工程观 160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工程人才观 163
第四节 民国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观 169
第七章 茅以升、梅贻琦、刘仙洲的高等工程教育思想 176
第一节 茅以升倡导的“习而学”工程教育模式 176
第二节 梅贻琦的通才教育思想与工程人才观 188
第三节 刘仙洲的工程教育思想 195
第八章 高等工程院校的科学研究 206
第一节 萌芽时期的缓慢演进与体制化时期的快速发展 206
第二节 为抗战服务及战后的停顿 244
结语 258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