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高等学校信用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系列教材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
  • 作 者:关伟,王子良主编;刘金波,刘晓明,张坤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40434873
  • 标注页数:360 页
  • PDF页数:37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3 ≥36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篇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通论 1

第一章 导论 3

第一节 信用范畴、信用风险与信用管理 5

第二节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范畴与意义 7

第三节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实践 9

第二章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风险偏好与管理体系 15

第一节 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偏好 17

第二节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机构设置 22

第三节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管理体系 25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主要业务及其信用风险 31

第一节 信贷业务及其信用风险 33

第二节 债券业务及其信用风险 35

第三节 信用衍生品业务及其信用风险 38

第二篇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量化基础 43

第四章 信用评级与信用评分 45

第一节 信用评级 47

第二节 信用评分方法及其应用 56

第五章 信用风险度量基本模型 63

第一节 信用风险度量基本模型概述 65

第二节 基于金融模型的信用风险度量 68

第三节 基于经验与统计模型的信用风险度量 83

第六章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95

第一节 经典信用评级模型 97

第二节 银行信用组合风险度量模型 105

第三篇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主要工具与方法 113

第七章 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缓释 115

第一节 信用风险缓释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方法 117

第二节 信用担保 119

第三节 抵押与质押 121

第四节 净额结算 124

第八章 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转移 129

第一节 信用风险转移概述 131

第二节 信用风险转移的理论基础 132

第三节 债权转让 133

第四节 资产证券化 141

第九章 信用衍生品 149

第一节 信用衍生品概述 151

第二节 信用衍生品的主要品种与应用 153

第三节 信用衍生品的功能与风险 158

第十章 金融机构的经济资本与资本配置 163

第一节 资本及资本管理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165

第二节 经济资本概述 167

第三节 经济资本配置 171

第四节 经济资本配置的主要方式及步骤 174

第四篇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实务运作 179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 181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基本内容 183

第二节 个人信贷管理 195

第三节 公司信贷管理 200

第四节 不良贷款管理 210

第十二章 保险公司的信用管理 217

第一节 保险公司的类型与主要业务 219

第二节 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来源 222

第三节 保险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225

第十三章 证券公司的信用管理 231

第一节 证券公司的类型与主要业务 233

第二节 证券公司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236

第三节 证券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与管理体系 239

第十四章 信托公司的信用管理 247

第一节 信托公司的业务特征与业务种类 249

第二节 信托公司业务中的信用风险 252

第三节 信托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257

第十五章 基金管理公司的信用管理 265

第一节 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与投资基金分类 267

第二节 基金管理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及管理体系 269

第十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管理 275

第一节 融资租赁公司的信用管理 277

第二节 汽车金融公司的信用管理 282

第三节 消费金融公司的信用管理 286

第四节 财务公司的信用管理 289

第五节 担保公司的信用管理 295

第五篇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监管与发展 303

第十七章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监管体系 305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基本理论 307

第二节 信用管理监管的基本原理 310

第三节 国外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监管体系 313

第四节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要求 318

第十八章 我国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外部条件 323

第一节 征信系统建设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 325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服务机构发展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 327

第三节 信用法制建设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 331

第四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 336

第十九章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的挑战与展望 343

第一节 金融综合经营与信用管理 345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与信用管理 348

第三节 金融机构信用管理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352

参考文献 359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