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
  • 作 者:汪霞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4283309X
  • 标注页数:312 页
  • PDF页数:32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5 ≥31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现代、后现代界说 1

第一节 现代与后现代:历时态、共时态及关系 1

一、现代 1

二、后现代及其与现代的关系 4

第二节 多元的后现代 9

一、后现代的本质 9

二、本书的规定 11

第二章 现代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14

第一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及其背景 15

一、现代课程研究的形成时期 15

二、现代课程研究的背景 18

第二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模式 21

一、追求科学化方法的课程研究 22

二、追求科学化内容的课程研究 32

第三节 现代课程研究的评价 37

一、现代课程研究的方法论 37

二、现代课程研究:分析与评价 41

第三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兴起:概念重建活动 48

第一节 概念重建活动及其背景 49

一、概念重建活动的背景 49

二、施瓦布的宣言 50

三、课程研究的“第三势力” 52

四、概念重建活动的发展 55

五、什么是概念重建 58

第二节 概念重建活动代表人物的课程思想 59

一、派纳:从传统的批判到“存在经验课程” 59

二、格林:“自我意识”与“生活世界” 71

三、阿普尔:意识形态批判 74

第三节 对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分析 80

一、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特点 80

二、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 83

三、对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评价 91

第四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上) 96

第一节 从课程文本的变化看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 96

一、学术论著 97

二、学术期刊 103

三、小结 104

第二节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 105

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理论来源 106

二、现代范式中的课程理念及其批判 134

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143

四、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评价 173

第五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发展(下) 176

第一节 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 176

一、结构主义及其课程观 177

二、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特征 187

三、后结构主义课程研究的发展 195

四、后结构主义课程观 199

五、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215

第二节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 220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思想基础 221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观点 226

三、对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评价 234

第三节 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 236

一、生态后现代主义 236

二、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观点 238

三、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研究的分析 247

第六章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评价 249

第一节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特点 250

一、寻求课程理解 250

二、反对课程领域中的技术理性 252

三、重视理论性、研究性 254

四、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 255

五、弘扬整体观和联系观 257

第二节 后现代课程研究的评价 258

一、后现代课程研究与现代课程研究的关系 258

二、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意义 259

三、后现代课程研究的问题 261

四、小结 265

第三节 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266

一、课程的开放性 266

二、课程的不确定性 269

三、整体联系的课程 271

四、关怀的课程 275

第七章 课程研究:比较与建构 278

第一节 现代、后现代课程研究的比较分析 278

一、研究的目的 278

二、研究的假定 279

三、研究的方法 283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284

第二节 建构21世纪的课程研究:超越现代与后现代 286

一、增加研究者之间的学术对话 287

二、改进课程开发 289

三、正确认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90

四、建构多元性、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体系 292

主要参考文献 294

一、中文 294

二、英文 300

后记 310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