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彩色版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彩色版
  • 作 者:章肖涛,林雅贞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0337068
  • 标注页数:303 页
  • PDF页数:31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1 ≥3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讲 文字 1

一、造字法 1

二、演变史 2

三、古今字 4

四、异体字 5

五、通假字 6

六、异读字 10

七、多音字 13

一、单音词 16

◆第一部分 文言实词 16

第2讲 古文词汇 16

二、双音词 17

三、古今异义的词 18

四、词类活用 23

五、一词多义 30

◆第二部分 文言虚词 34

一、代词 34

二、副词 37

三、介词 41

四、连词 43

五、助词 44

六、叹词 48

第3讲 古文句式 103

一、特殊句式 103

二、固定句式 111

三、文言复句 113

第4讲 古文标点 116

一、文言断句 116

二、文言标点 126

第5讲 古文翻译 133

二、韵文和散文 140

第6讲 文体常识 140

一、经史子集 140

三、诗词曲 150

第7讲 文学常识 160

一、书籍第一 160

二、历代著名作家 160

三、历代作品介绍 185

四、历代著名流派 227

五、古诗文名言名句 235

一、古戏曲音乐知识 246

第8讲 文化常识 246

二、古天文历法知识 249

三、古地理民族知识 252

四、古吏制官职知识 254

五、古教育科举知识 257

六、古姓氏称谓知识 259

七、古宗法礼俗知识 261

八、古宗教传说知识 263

九、古法律刑罚知识 265

十、工具书知识 267

二、分析造字方法与意义的关系 271

第9讲 操练平台 271

一、分析造字方式 271

三、举例说明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的关系 272

四、分析说明下列句子中的通假现象 274

五、查阅工具书,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 275

六、下列各组繁简字均见于古书,请分析其意义用法之异同 278

七、写出与古义相对应的今义 278

八、查阅《辞海》,抄出“约、息”两字的解释和例句。指出哪些是该词的上古义,哪些是后起义(假借义及国名、姓等除外) 279

九、查阅《辞源》,写出“暴、疾”两字的解释和例句 279

十、根据义符(形旁)指出下列各词义中哪一个是本义(或比较原始的意义),哪些是引申义或假借义 280

十一、分析下列判断句的成分结构 281

十二、分析下列句中“是”字的不同用法 282

十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283

十四、说明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 283

十五、说明下列句中偏义复词的词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284

十六、写出与句中加点词相对应的现代汉字并说明其关系 284

十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句中义和今义,并说明发生了什么变化 284

十八、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286

十九、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87

二十、分析下列各组词类活用现象并归纳判断依据 288

二十一、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词性、意义和充当的句子成分 289

二十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说明其属于什么类型 291

二十三、说明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和用法 293

二十四、解释下列各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说明它们的异同 294

二十五、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词性和用法 295

二十六、补出下列句中所省略的介词或动词宾语、介词宾语 296

二十七、给下列文段加上标点符号,并译为现代汉语 297

二十八、指出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 298

二十九、2003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解析 299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