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 作 者:刘爱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05199
  • 标注页数:369 页
  • PDF页数:38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2 ≥36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第一章 导论 1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二 相关研究综述 5

(一)关于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 5

(二)有关中国工人行动的研究 18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 34

(一)研究方法论 34

(二)具体研究方法 40

(三)经验资料获取 41

(四)文献资料构成 45

四 研究的意义 45

(一)实践意义 45

(二)理论意义 47

第二章 情境——过程架构下的行动选择: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 53

一 主流经济学关于行动选择的完全理性预设 53

二 “完全理性”预设遭遇到的批评 55

(一)满意选择还是最优选择 55

(二)所有人类行为是否都是理性行为 57

(三)偏好是否一成不变 58

三 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策略 58

四 分析框架 61

(一)行动者 61

(二)目的 65

(三)情境(制度环境与物质环境) 67

(四)资源 69

五 理论假设 71

一 制度、制度变革与地位受损 73

第三章 一个基本发现:无集体行动 73

二 时序格局中的企业制度变革 76

(一)双轨制时期的企业制度演变 77

(二)双轨制时期的工人地位状况 85

(三)企业产权改革时期 88

(四)企业产权改革时期的工人地位受损 95

三 行动选择:退出、服从、吁请 103

(一)行动选择分类 103

(二)工人对制度变革的行动回应 105

第四章 惩罚性的正式制度与“守法逻辑” 116

一 惩罚性的正式制度与预防性的正式制度 116

二 惩罚性正式制度与两种不同的“守法逻辑” 119

三 两种“守法逻辑”下的工人行动 126

(一)认可性守法逻辑 126

(二)畏惧性守法逻辑 135

第五章 预防性的正式制度与“生存逻辑” 141

一 从社会主义的父爱主义到生存伦理 142

(一)道义经济与生存伦理 142

(二)从社会主义的父爱主义到生存伦理 143

二 预防性正式制度与基本生活保障 148

(一)最低工资制度 149

(二)下岗、内退、再就业政策 150

(三)失业保险制度 160

(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61

(五)作为一种预防性正式制度安排的工会 163

三 生存逻辑下的行动选择 170

(一)遭遇长期的生存危机——诉诸集体行动 173

(二)基本生活能获保障——服从现实安排 174

(三)从事非正规工作 175

第六章 非正式制度与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179

一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实施 180

(一)非正式制度与制度变革的时序性 180

(二)正式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非正式运作 185

二 家庭网支持与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190

(一)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家庭 190

(二)家庭网及其支持类型 194

三 子女期望 202

第七章 工人行动选择的社会经济架构 212

一 由短缺型经济向相对过剩型经济的演变 213

(一)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约束 213

(二)相对过剩型经济的表征 214

二 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 227

(一)隐性失业显性化 228

(二)新增劳动力资源带来的就业压力 232

(三)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 233

(四)就业的效应减弱 237

三 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 243

第八章 市场适应与企业依赖 252

一 资源与市场能力 252

(一)资源 252

(二)市场能力 253

(三)市场相容性资源与市场排斥性资源 255

二 机会结构及其演变 255

(一)机会供给主体的变化 256

(二)机会供给主体的行为 259

(三)机会获得机制 261

(一)市场相容性资源与市场适应 263

三 有差异的市场能力及其对机会结构变化的回应 263

(二)市场排斥性资源与组织依赖 268

(三)有差异的市场能力与不同的利益追求 278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281

一 基本发现 281

(一)没有利益组织起来的公开的集体行动 281

(二)集体无行动不是企业政治的主要形式 284

(三)广泛存在的行动方式是服从、退出与个人倾诉 286

二 个人行动选择的社会后果 288

(一)基本逻辑 288

(二)基本结论及其启示 291

三 以往理论的再思考 295

(一)对一般集体行动理论的再思考 295

(二)对中国工人行动研究相关理论的再思考 299

(三)情境——过程分析视角 302

四 本研究的学术贡献 304

(一)发现无集体行动 304

(二)提出情境理性下的行动选择框架 304

(三)情境——过程分析的视角 305

五 研究的不足 305

(一)选样的局限性 305

(二)研究问题的敏感性造成的局限 306

(三)本研究成果的评估 306

参考文献 307

附录一 个案企业访谈大纲 332

附录二 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访谈提纲 336

附录三 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与再就业的有关正式制度 342

附录四 B及其改制企业部分下岗、失业政策 347

致谢 364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