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  理论  方法  应用
  • 作 者:庄卫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0267288
  • 标注页数:142 页
  • PDF页数:15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51 ≥1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我国祖先对土壤的认识与利用 1

第一章 绪论 1

二、我国农业对土壤的利用 2

三、当前我国农业建设中的土壤问题 5

第二节 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的发展概况 9

一、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 10

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10

第一节 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当前建设中的土壤问题 11

第三节 土壤调查与制图技术同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第一节 发生土壤学理论 13

二、土壤草图的审校 13

第二章 土壤形成理论 13

一、砖红塌化作用 15

二、灰化作用和灰粘化作用 15

第二节 地球科学对土壤形成的解释 15

三、钙化作用 16

四、盐化作用 16

第二节 土壤形成的地学概念 16

—、岩石风化与风化层的形成 16

二、土壤的层式发育 17

三、土壤层他问题讨论 20

一、元家的地球化学分类 25

第三章 土壤地球化学理论 25

第一节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 25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量 26

三、元素迁移与土壤形成作用 27

一、土壤-地球化学性风化 29

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土壤发育 29

二、土壤中枯土矿物的风化与形成 33

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理论基础 37

第一节 自然地理面的概念 37

一、自然地理面的空间范围 38

二、自然地理面的属性 38

一、内力作用力 40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中的作用力 40

二、外力作用力 47

第三节 生物圈 55

一、生物圈的基本特性 56

二、自然地理中的第一性生产力 58

第四节 水圈 60

一、水圈的基本特性 60

二、水分循环与水量平衡 62

一、岩石的基本类型 63

第五节 岩石圈 63

二、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 68

一、关于pedon的概念 74

第五章 土壤剖面研究法 74

第一节 若干土壤实体概念的发展 74

二、控制层段(Control section) 76

三、土体层(Solum) 76

四、诊断土层(Diagnostic epipedon) 77

第二节 土壤剖面描述 85

一、土壤剖面的设置 85

二、土壤剖面描述 86

第六章 土壤制图研究法 100

第一节 土壤分类制的制订 100

一、土壤分类研究法的逻辑学步骤 100

二、土壤分类研究法 101

第二节 野外土壤填固方法 105

一、土壤调交任务与地图比例尺的确定 105

二、野外工作底图的难备与要求 106

二、分类系统的修订与七塌图例的设计 111

第三节 土壤制图法 114

一、野外工作草图的修饰 114

一、专题地图制法 119

第四节 编图方法 119

二、专题地图的编结 120

第五节 调查资料整理方法 128

一、原始资料整理 128

三、比验资料的整理 130

第六节 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 132

一、总沦(或前言) 132

二、调杏区的自然情况和农业慨况 132

三、土壤类型(土壤各论) 132

四、土壤资源评价及利用改良措施 133

第一节 土壤调查技术应用的详度规范 134

一、极详测(一级) 135

二、详测(二级) 135

三、普查(三级) 135

四、概略普查(慨杏)(四级) 135

五、踏勘(五级) 136

第二节 观测点位的空间分析 136

一、区依类型的概念 137

二、近邻分折举例 138

三、不同调查任务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处理 140

第七章 土壤调查技术的应用 164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