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中国银耳生产pdf电子书下载 > 农业科学
中国银耳生产
  • 作 者:黄年来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4131
  • 标注页数:187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18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目录 1

《新世纪菇业科技大系》序 1

《新世纪菇业科技大系》前言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银耳人工栽培简史 2

一、天然孢子接种阶段 2

三、银耳菌丝种接种阶段 6

二、银耳孢子液接种阶段 6

第二节 银耳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8

一、食用价值 8

二、药用价值 10

三、银耳多糖的药理作用 10

第三节 银耳研究和生产动态 14

一、研究动态 14

二、生产动态 15

三、发展前景 16

一、菌丝体 17

第二章 银耳生物学特性 17

第一节 银耳形态结构 17

二、子实体 19

第二节 银耳地理分布 21

第三节 银耳近缘种 22

一、橙耳 22

二、茶耳 22

三、血耳 23

四、金耳 23

第四节 银耳生活史 23

一、有性繁殖 24

二、无性繁殖 26

三、生活史 27

第五节 银耳生活条件 27

一、水分 28

二、营养 28

四、空气 29

五、阳光 29

三、温度 29

六、pH 30

七、生物因子 30

第三章 银耳优良菌株的选育 31

第一节 银耳优良菌株选育途径 31

第二节 银耳优良菌株选育标准 34

二、袋栽用的菌株 35

三、工业(深层)发酵用菌株 35

一、段木栽培用的菌株 35

第三节 银耳的优良菌种 36

第四章 银耳菌种的生产和保藏 37

第一节 银耳菌种的分级和类型 37

一、菌种的分级 37

二、菌种的类型 38

第二节 银耳菌种的生产 39

一、菌种生产的基本原理 39

二、分离的方法 41

三、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生产方法 44

四、几种银耳菌种生产方法的比较 47

第三节 银耳菌种的保藏 51

一、银耳“芽孢”与菌丝和香灰菌丝分开保藏 51

二、银耳菌丝或“芽孢”菌种与香灰菌种混合保藏 52

第五章 银耳栽培方法 53

第一节 段木栽培法 53

一、耳树的选择 53

二、耳树的砍伐 67

三、栽培场所的选择 69

四、接种 70

五、管理 72

第二节 银耳代料栽培法 74

一、银耳的瓶栽 74

二、银耳的袋栽 79

三、小银耳栽培技术 81

四、银耳代料周年栽培 82

第三节 银耳的采收和加工 98

第四节 商品银耳的分级标准 101

一、段木栽培的商品银耳分级标准 101

二、代料栽培的商品银耳分级标准 102

第六节 银耳的深度加工 104

第五节 银耳的贮藏 104

第七节 银耳深层培养 107

一、材料与方法 107

二、试验结果 109

第二节 银耳段木栽培的主要病虫害 115

一、段木上主要的杂菌 115

第一节 银耳菌种的主要病虫害 115

第六章 银耳病虫害管理 115

二、银耳子实体上的杂菌 120

三、害虫 124

第三节 银耳代料栽培的主要病虫害 125

第七章 银耳专用林的营造 127

第一节 适合银耳栽培的树木资源 127

七、五加科 128

六、胡桃科 128

五、漆树科 128

四、杜英科 128

三、桦木科 128

二、金缕梅科 128

一、壳斗科 128

八、榛科 129

九、豆科 129

十、安息香科 129

十一、大戟科 129

十二、杨柳科 129

第二节 银耳专用林的营造 136

一、速生阔叶林的造林技术 137

二、几种速生阔叶树的造林 143

三、耳木林更新 147

第三节 银耳新栽培材料的开发 149

一、银耳适生树种的开发 149

二、银耳代料栽培原材料的开发 150

三、用具和器皿 151

一、高压蒸汽灭菌锅 151

二、无菌箱和无菌室 151

第八章 银耳生产设备 151

第一节 银耳菌种生产设备和用具 151

四、菌种培养室和培养箱 153

五、消毒药品 153

第二节 银耳栽培用设备和用具 153

第九章 金耳栽培方法 154

第一节 概述 154

一、分类地位 156

二、形态结构 156

第二节 金耳的生物学特性 156

三、生态习性 157

四、近缘种 157

五、生活史 159

六、生活条件 160

第三节 金耳的栽培方法 161

一、金耳菌种的生产方法 162

二、段木栽培法 165

三、代料栽培法 168

第一节 概述 171

第十章 血耳栽培方法 171

第二节 血耳的栽培历史 172

第三节 血耳的药用价值 173

第四节 血耳的生物学特性 174

一、形态结构 174

二、生态习性 175

三、自然分布 175

四、近缘种 175

五、生活条件 177

六、血耳生活史 178

第五节 菌种生产 179

第六节 段木栽培 180

一、材料准备 180

二、耳场选择 181

三、接种 182

四、管理 182

五、病虫害防治 184

六、加工销售 186

参考文献 187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